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網紅展”成為時尚 助推文化消費熱

本報記者  葉  子
2019年04月19日00: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參觀者在體驗梵高星空藝術展上的影像藝術互動裝置。
  龍 巍攝(人民圖片)

  粉色氣球、黃色檸檬、多彩泡沫……如今,越來越多的展覽通過搭建繽紛多彩的布景,營造出豐富的超現實空間。“棉花糖與白日夢”交互藝術體驗展、“獨角獸與幻樂園”潮拍體驗展、“愛有引力”沉浸式藝術展……人們參觀、拍照並上傳到社交網絡,打卡這樣的“網紅展”已成為一種新型社交活動。

  

  “網紅展”成為時尚

  排隊、看展、拍照、帶上定位在社交網絡賬號上發一組圖片,然后收獲滿滿的點贊,圓滿地結束一天。許多個周末,小蔡都是這樣度過的。在北京讀大學的她,熱衷於打卡各種“網紅展”,常常會約上好友,帶上單反相機,“有備而去”地參觀一些展覽。“這些展覽場景設置得都很精致,拍出來的照片效果特別好!”小蔡說。由於經常發布參加展覽的活動狀態,小蔡在社交網絡上還收獲了一批粉絲,甚至有人私信請教她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更適合看展、觀看完展覽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

  已經工作的王女士偶爾也會約上好友一起逛“網紅展”,她的朋友圈裡還有北京長楹天街一個時間主題互動大展“逾時不候”的照片。她記得,這個展覽共有9個主題房間,有的房間裡有一面磁帶牆,有的放有時尚感十足的水晶椅子,還有的用光影打造出夢幻感。“看這樣的展覽不需要太多思考,隻要沉浸其中,很適合拍些美麗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后還能制造聊天話題,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娛樂方式,很減壓。”王女士說。

  從“棉花糖與白日夢”交互藝術體驗展等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為爆款,到越來越多的品牌利用網紅元素設置供消費者打卡的展覽,“網紅展”已成為一種潮流時尚。瀏覽一些展覽的介紹語,可以看到“網紅展覽”“人氣拍照點”等成為關鍵詞。

  “拍照勝地”聚人氣

  逛“網紅展”,拍照上傳到社交網絡是標配。可能有人注意到這一變化:以往,人們去博物館、美術館等參觀展覽,往往會看見諸如“請勿拍照”“請勿錄像”“禁止觸摸”等標語﹔如今,越來越多的展覽不僅取消“禁止拍照”等,更在布展時為人們拍照而精心設置,這些展覽通過參觀者上傳到社交網絡實現了所謂的“口碑傳播”。

  與傳統的美術館、博物館展覽更加注重給參觀者以美的啟迪和人生思考不同,“網紅展”更像是單純地提供娛樂場所和消費空間,它採用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的形式,打造出有美感的空間,給觀眾以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因此,“網紅展”與其說是一場常規意義上的展覽,更像是“拍照勝地”。

  這種適合拍照的“網紅照展覽”,也叫“快閃展”,在國外早已出現,紅遍全球的“冰淇淋博物館”便是一例。文藝工作者蘇薇認為,“網紅展”最大的不同在於展品,它打破了傳統展覽以文物為主角、以歷史脈絡為策展思路的慣例,某種程度上是消費主義的產物。

  在上海時尚行業工作的小朱逛過不少“網紅展”。她認為一些品牌舉辦的“快閃展”,為了展示品牌崇尚年輕、自由的價值觀,給參觀者設置拍照錄像、體驗產品的機會不失為一種好的營銷方法。不過,一些展覽缺乏設計理念,“為了拍照而拍照”,流於形式,意義不大。

  助推文化消費熱

  雖然“網紅展”的深層意義遭到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迎合了年輕一代的娛樂和社交需求,因此受到熱捧。

  一方面,展覽的外延正在發生變化。“網紅展”的參與門檻較低,又具備很強的互動性和沉浸感,參觀者的體驗在提升。某種程度上,“網紅展”的走紅影響了傳統美術館、博物館的運營思維。如今,更多的藝術展覽致力於運用多媒體技術,講好文物和展品背后的故事。

  另一方面,展覽的社交屬性在增強。許多人認為,現場看展覽有一種儀式感,拍照上傳社交網絡是向朋友展示“我在看展覽”的身份標簽,或是留住“我和朋友一起看展覽”的美好回憶。上海理工大學網絡與新媒體系教師楊柳說,“網紅展”更容易與參觀者建立共同的傳播語境,參觀者體驗的過程也是與展示者共同建構傳播意義的過程。

  “網紅展”常在商業中心舉辦,除了售票帶來的可觀收入之外,還能吸引大量人流,帶動文創產品和周邊商業的發展。有人認為,隨著文化消費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細化,“商業的歸商業、學術的歸學術”將是“網紅展”的發展方向,流量型“網紅展”將存在於商業空間。

  更重要的是,“網紅展”熱體現了文化消費熱。蘇薇認為,這說明更多人想要接觸藝術,有利於藝術的普及和教育,可能會讓一些人對藝術真正產生興趣。

(責編:何勰(實習生)、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