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直投快遞櫃頻現 快遞包裹“被收費”何時休

王曉然 陳韻哲
2019年05月22日08:02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快遞包裹“被收費”何時休

  快遞櫃的出現緩解了末端物流配送問題,但同時不少消費者也反映自己的包裹“被接收”,並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費用。近日有消費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快遞員在未電話通知的情況下,私自將包裹放入快遞櫃,導致包裹存放超時扣取費用。據了解,這種“被收費”行為已不是首次出現,甚至在《快遞暫行條例》明文規定下依舊屢禁不止。在業內相關人士看來,現階段快遞公司對快遞員的管理機制是該問題存在的根本,快遞公司應加強員工管理、改善培訓機制,才能逐漸緩解“被接收”行為。

  直投快遞櫃頻現

  近日,家住朝陽的趙女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家樓下的快遞櫃突然開始收取費用,信息通知稱,取件時需支付代存服務費2元,“以前超時都沒有收過錢,而且快遞員並未告訴我這個包裹已經放到了快遞櫃,等我看到該信息時已經是包裹放入快遞櫃的兩天后了”。趙女士還表示,“如果快遞櫃收費企業可以提前通知,作為消費者,我有權選擇是否將包裹存入快遞櫃中,樓下的小賣部存快遞才收1塊錢”。

  根據趙女士提供的截圖信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快遞入櫃信息是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形式通知的,在此期間,趙女士一共收到了兩條信息,分別為待取件通知和超期快件提醒。她表示,由於此前快遞櫃不收取費用,所以從未仔細閱讀過取件通知,通常情況下,都是從淘寶訂單中才注意到自己的快遞已經到貨,並存入快遞櫃中。趙女士認為,快遞櫃不收費的時候,快遞員可以將包裹自行存入櫃中,但快遞櫃收費后,快遞員應事前電話通知,詢問消費者是否願意將包裹放入快遞櫃。

  實際上,快遞“被接收”的情況並不少見,此前,家住天通苑社區的張先生也向記者反映過類似的問題。與此次趙女士經歷類似的是,二者的快遞均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放入了快遞櫃中。記者曾調查發現,除了部分沒有安裝智能快遞櫃的社區,快遞送貨不上門、不告知,直接放快遞櫃已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除了趙女士所在的朝陽區,海澱、豐台、昌平等區域均有出現。

  微信通知易被忽略

  針對快遞投遞問題,《快遞暫行條例》中明確了投遞和驗收規則。對於快遞員不願意送貨上門,條例明確要求,今后快遞員拒絕送貨上門屬於違反規定。但從《快遞暫行條例》2018年5月1日實施以來,拒絕送貨上門行為依然存在。

  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快遞暫行條例》的實施可以對行業起到引領、規范作用,但其中對部分違規行為還沒有明確懲罰舉措,這還需要快遞運營企業強化自律。他表示,配送不上門的行為已逐漸成為行業潛規則,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此外,快遞櫃的通知機制也需要改善。

  現階段,若包裹被放入快遞櫃中,多是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通知。如果消費者事先關注了快遞櫃企業的公眾號,也會通過微信的方式通知,但這種提醒通常會被消費者忽略。趙小敏認為,短信或微信的形式不如電話來得直觀,未來,若快遞櫃企業將通知形式改為電話通知,效果可能會好很多。但實際上,這種行為多為快遞員主觀動作,最終還是要從快遞員著手解決。

  不過,近期部分企業甚至已經關閉短信通知的方式,選擇微信服務,這使快遞櫃通知問題進一步加大。家住朝陽的魏女士此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家門口的快遞櫃開始對短信通知收費,最低可選擇充值5元的金額來激活短信通知服務,若選擇不充值,未來快遞櫃接收信息僅通過微信的形式通知,需要保持微信公眾號的關注狀態。也就是說,若魏女士不想充值,且同樣不想關注企業公眾號,未來若再遇到快遞員私自將包裹放入快遞櫃,則無法接收到快遞到貨信息。

  治理靠人還是靠技術

  其實,針對消費者在不知情時收到快遞櫃取件碼,有時甚至要支付超時存放費用,部分快遞櫃企業已經開始推出自主設置功能,今年3月4日,菜鳥驛站智能櫃就推出了該功能,若用戶不同意存放櫃子,櫃門將無法打開。目前,該功能已在全國菜鳥智能櫃上運行。據了解,升級后的菜鳥智能櫃取件,頁面彈窗提醒中有三種存櫃方式,願意存放、僅工作日存放、禁止存放。設置完成后,在禁止存放包裹的時間,櫃門將無法打開。按照相關要求,不同意代收、無法存櫃的包裹將退回快遞員,並提示快遞員聯系消費者完成投遞。菜鳥驛站工作人員介紹,除菜鳥智能櫃外,用戶還可以通過客服、手機淘寶菜鳥驛站官方號等方式自主選擇櫃子代收方式。

  雖然這種方式相對有效,但仍然治標不治本,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物流學博士方璽表示,快遞員行為的改善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未來消費者可以在寄件過程中明確配送方式,在訂單中標注是否接受代收服務。而快遞員應遵守行業規范,電話確認收件人是否方便親自接收。

  在趙小敏看來,現階段加盟制快遞價格過低,各大企業為了市場份額不斷降低快遞價格,使這一部分的成本壓力轉移至各個網點,壓榨了網點利潤,而網點將這部分壓力又轉移至快遞員身上,形成惡性循環,出現快遞員不通知消費者且選擇收件人付費的方式將物品寄存快遞櫃中。未來,快遞企業應加強管理,改變培訓機制,而不是通過罰款的方式解決問題。

(責編:劉卿(實習生)、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