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高管頻頻變動 行業兩極分化明顯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在行業發展受限、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變動潮仍在繼續。8月8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19年開年至今已有14家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職位發生變動,高管頻頻變動背后也折射了管理層壓力較大的現狀,經歷了前些年的爆發式增長后,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的增長態勢明顯后勁不足,行業兩極分化明顯。未來如何獲取客戶流量和挖掘消費場景是消費金融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
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高管迎來一波變動潮,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開年至今已經有包括盛銀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陝西長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幸福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在內的14家消費金融公司高管人員發生了變動。
在上述高管職位發生變動的14家消費金融公司中,董事一職發生變動的次數最多,達到10起,共涉及四川錦程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陝西長銀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7家機構。最近的一則是8月5日,銀保監會公示的四川監管局關於核准孫進擔任錦程消費金融董事任職資格的批復。
在總經理職務方面,2019年至今,北銀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4家機構總經理一職均發生了變動。
從其他高管職位變動情況來看,興業消費金融、幸福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副總裁一職均發生了改變。除此之外,哈銀消費金融首席風險官的任職資格也在2月21日被黑龍江監管局同意獲批。另有一起董事長職位發生變動,7月15日,河北銀保監局核准蘇娜擔任幸福消費金融董事長任職資格。
除了正常的人事變動外,還有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董事長任職資格被否,6月25日,山西銀保監局發布《關於不予核准李文莉任職資格的批復》的公告稱,不予核准李文莉擬任晉商消費金融董事長任職資格,這也是首例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董事長任職資格被監管否決。
對消費金融公司高管頻頻生變的原因,網貸之家研究院研究員王海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行業高管變動其實屬於正常現象,而各家消費金融公司高管頻繁變動的原因除了正常的人事變動之外,還有可能存在本身業務發展需求的原因。在如今消費金融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現狀下,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可能希望通過引入新的高管來帶動公司快速發展。
消費金融公司高管頻繁變動背后也折射了管理層壓力較大的現狀,經歷了前些年的爆發式增長后,2018年消費金融公司的增長態勢明顯后勁不足,行業兩極分化明顯。從2018年各家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來看,雖仍有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保持三位數增長,但類似2017年的近88倍瘋狂增長現象已不復存在。
具體來看,例如,招聯消費金融去年淨利潤從2017年的11.89億元增長至12.53億元,同比增長5.38%。不過,2017年時,招聯消費金融淨利潤同比增長266.97%。馬上消費金融2018年度實現淨利潤8.01億元,同比增長38.6%,但在2017年時馬上消費金融的淨利潤增長高達88倍。此外,華融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等公司淨利潤出現負增長,例如,華融消費金融2018年淨利潤下降幅度超過80%﹔蘇寧消費金融2018年營收同比暴增93%,而淨利潤則同比下滑79%。
經歷了高速擴張后,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呈現分化趨勢。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預測未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將繼續呈現兩極分化之勢,頭部消費金融公司仍牢牢把持住用戶及流量,形成自身的競爭壁壘,而尾部小型消費金融公司一方面面臨頭部企業的強勢佔有率,另一方面又面臨著新進入的實力玩家就存量資源瓜分市場份額,其處境將更為被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