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網紅蛋糕”鼻祖“食之秘”在上海大規模撤店

◎ 記者 王敏杰 實習生 王錫粵
2019年08月12日08:37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在網紅品牌層出不窮的時代,一些老牌餐飲公司也撐不下去了。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名消費者處獲悉,曾被譽為“網紅蛋糕”鼻祖的食之秘在上海大規模關店,購買的預付卡也退錢無門。

  “過去幾天我已經數十次聯系食之秘公司總機以及客服電話,但是根本聯系不上,要麼停機,要麼空號。”有消費者對記者如是反映。

  8月6日,記者實地探訪食之秘上海多家門店發現,目前,直營店面均已關停,但加盟店仍正常經營。

  據悉,食之秘的總部位於馬來西亞,高峰時期曾在上海開設70余家門店。對於關店一事,記者嘗試從多個渠道聯系食之秘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但始終未能與對方取得聯系。

  在烘培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新興品牌快速迭代的當下,食之秘究竟經歷了什麼?

  上海老網紅“失聯”

  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商圈的晶品購物中心,有一家食之秘直營門店。據消費者介紹,此前每到中午,在附近工作的白領們便會來此覓食。“食之秘性價比較高,很受女生們歡迎。”一名消費者對記者稱。

  8月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該門店,發現該門店已經處於關門狀態。透過玻璃大門,可以看到店內桌椅擺放整齊,但店內空無一人,門店大門也已用隔離帶攔住。記者向門店周邊商戶咨詢食之秘相關情況,一名店鋪工作人員回應稱,“關了一個多月了。” 

  與此同時,記者還走訪了食之秘近鐵城市廣場店、天物空間店以及長泰廣場店。目前,這3家店都正常經營。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家門店都是加盟店。8月7日下午,部分消費者聚集在近鐵城市廣場的食之秘加盟店,希望了解持有的食之秘預付卡如何處置,他們要求食之秘對此有個交代。然而,加盟店內工作人員則稱,對食之秘大規模關店一事並不知情,加盟店的經營也未受影響。

  實際上,早在7月中旬,即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透露,食之秘在上海的直營門店將陸續關門,購買的食之秘儲值卡不能在僅存的幾家加盟店使用。有網友撥打食之秘辦公電話和400服務熱線,但均無法與對方取得聯系。

  8月5日-8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食之秘”的微信公眾號“食之秘Secretrecipe”上找到了多個聯系電話,涉及客服熱線、加盟咨詢以及銷售熱線等,但一一撥打過去后,得到的提示均為號碼已經停止使用。此外,點擊公眾號的在線訂購選項,還彈出了微商城平台暫時關閉服務進行更新與維護的信息。

  目前,食之秘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工商失聯。天眼查信息顯示,7月11日,食之秘被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列入原因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曾受行政處罰

  根據“食之秘”微信公眾號的相關資料,食之秘是一家1997年創立於馬來西亞的時尚連鎖休閑餐飲企業。經過20余年的經營,其業務已經遍及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緬甸及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

  2007年,食之秘進入中國市場發展,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大連等地的城市中心和大型購物中心開設直營及加盟門店。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2013年,食之秘還曾獲得中國大型投資集團的青睞,后者以超2億元的投資成為了“食之秘”第二大股東。彼時,這也被業內認為食之秘經營靚麗的表現。

  一名對上海本地商業頗有研究的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初入中國市場發展時,食之秘憑借其主打的芝士蛋糕系列產品斬獲了一眾忠實消費者。“說食之秘打開了中國烘培品牌的一個新紀元大概也不為過,而且它的價格較為親民,提倡用合理的價格讓消費則享受到精選自世界各地的美味食物,所以口碑很長一段時間也還可以”。

  不過,近幾年來,食之秘的市場知名度似乎正在降低。與之相對,一些負面信息反而讓其獲得了來自另一個角度的關注。

  天眼查的信息顯示,2018年3月26日,食之秘因食品案件被罰,行政處罰內容顯示“沒收違法採購和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証或者准許生產証”。

  2018年4月4日,因發布廣告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涉嫌違規,食之秘又被罰款20萬元並責令停止發布。

  烘培行業競爭激烈

  “食之秘出現的這一情況很正常,整個商業現在的租金太高,一旦投入產出不成比例,又或者老板將資金抽出去做一些其他事情,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食之秘的前述情況,中國食品產業研究員朱丹蓬這樣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在朱丹蓬看來,目前烘培領域競爭激烈。一些品牌早期成長得太快,會帶來內部經營混亂等問題。“當品牌成為網紅后,階段性會有大量資金涌進來,這個時候一些企業急於求成,但整個平台的企業文化還沒成熟,經營上會有很多挑戰”。

  烘培領域的市場規模很大。美團點評戰略客戶發展部市場總經理吳荻此前在一個大會上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中國烘焙行業2013年-2017年的復合增長率達13%,至2022年,這一市場的規模預計可達3625億元。

  而眼下,這一市場規模龐大的領域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餐飲報告2018》數據顯示,2017年初,美團點評上的面包甜點店鋪收錄數,從年初的65萬家,變為了2017年11月底的55萬家。《中國餐飲報告2019》則顯示,面包甜點店的數量還在減少。

  在業界看來,內部競爭激烈的同時,包括瑞幸咖啡、喜茶等也在“跨界打劫”。前述上海本地商業人士向記者指出,在網紅品牌不斷涌現的當下,類似食之秘這樣的烘培企業更需要緊追消費者需求推陳出新。除了借助互聯網工具吸引更多流量外,實體消費場景的重構、品牌營銷的與時俱進以及產品的實施創新也將至關重要。

(責編:李彤、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