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果園子"緊跟"菜籃子":建標准育品牌 促果農增收產業增效

人民網記者李彤
2019年08月22日08:52 | 來源:人民網-消費頻道
小字號
圖:滿載“伽師瓜”的卡車發往北京、廣州、佛山等地。
圖:滿載“伽師瓜”的卡車發往北京、廣州、佛山等地。

8月18日,新疆伽師果品批發交易市場。

在一陣鞭炮聲中,10輛載滿“伽師瓜”的重型卡車從批發市場緩緩駛出,4天后這批水果將出現在北京、廣州、長沙、成都、西安等地的市場,進入老百姓的菜籃子。這一幕也將當天舉辦的“第九屆伽師瓜文化旅游節”活動推向了高潮。

隨著扶貧開發與鄉村振興的深入實踐,特色農產品特別是水果種植成為了縣域提高經濟附加值的新探索。如何從“憑感覺”變為“定標准”,從“種的優”跨向“賣的好”,從“產業優勢”轉化為“品牌價值”,正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

從“佔住手”到“填滿心” 農民提技又增收

亞森·吾拉依木手捧著“金獎”榮譽証書,激動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作為“第九屆伽師瓜文化旅游節”評選出的“瓜王”,他獲得了1萬元獎金。

“我種瓜種了15年,今年在技術服務隊的幫助下,灌水和用肥更科學了,狠抓了一年的技術與瓜的品質。比賽前,全縣69人參加評選‘瓜王’,我想進入前三名應該沒問題。” 亞森·吾拉依木笑說,今年種了15畝瓜,收入有4.5萬元,村裡有不少人想跟他學呢,這下被評為新的“瓜王”,更有信心帶著村民一起種瓜致富了。想到自己種的伽師瓜能被北京、廣州等地的消費者喜歡,他就很有成就感。

伽師縣隸屬於新疆喀什地區,位於古老的喀什噶爾淤積平原中下游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緣。這裡降水少,蒸發大,年均降水量65毫米,年均蒸發量2051毫米﹔這裡也是治沙工程重點縣,1000萬畝土地面積中,鹽鹼地佔61.3%,沙地佔20%。特殊的地理條件,給這裡的發展帶來了屏障,早些年多是種棉花、小麥,種水果雖然歷史悠久但產量不大。

“以前外地消費者隻知道黃瓤的瓜叫哈密瓜,不知道伽師瓜品牌。”臥裡托格拉克鎮副鎮長艾麥提·圖爾孫說,伽師種植的瓜、杏、梅、石榴等水果品質好,但由於產量有限,沒有引起市場的注意。近年來,水果市場價格走高,農民種水果的積極性也高了,相比種棉花經濟效益好了太多。“一畝地種棉花純利潤也就500元左右,且拾棉花成本大、費人力﹔而種植伽師瓜每畝純利潤在2000元以上,市場對伽師瓜的收購預期穩定。”

他介紹,全鎮耕地面積27萬畝,2017年伽師瓜種植面積3萬畝,2018年4萬畝,2019年6.8萬畝,計劃2020年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目前,伽師瓜的銷售已經接近尾聲,村民們賣瓜掙到了錢“叮當入袋”,經常能看見大家結伴到縣城買拖拉機、電瓶車,也有不少人在新建、修繕房子。

圖:種植戶在交易市場售賣伽師瓜。

努爾麥麥提·喀斯木做伽師瓜生意有十年了,是位農村收購經紀人。眼下正是收瓜季節,他每天早晨8點就來到批發交易市場,那時農民們已經將各家採摘的瓜果運到了市場。努爾麥麥提·喀斯木穿梭在市場的攤位間,買下選中的瓜果再進行品質分級。“有的時候一天能收60多噸,農戶通過交易市場的櫃台窗口,當天就能拿到現金。”他說。

在英買裡鄉15村,新疆果業集團在這裡支起了幾個大棚子,在收購村民陸續送來的伽師新梅。正數著錢的果農咧嘴笑著,問及今年的梅子收入有多少,他們都伸出了大拇指。

“我們在4個村子,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試點示范種植基地。今年計劃收購1000噸新梅,已經完成500多噸收購。” 新疆果業集團果蔬供應鏈總經理李奇說,對達到標准的新梅,給予22.5元每公斤的托底價收購,在現場用現金給農戶結賬。

在“第九屆伽師瓜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伽師縣委書記王志軍說,全縣目前種植伽師瓜面積達21萬畝,總產量50萬噸。2019年7月份,依托新疆果業集團建成了伽師瓜批發交易市場,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成為助農增收的“金瓜”。

“為豐富水果產品種類、防范單一市場的風險,全縣伽師梅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挂果8.5萬畝,預計總產5.7萬噸,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為助農增收再添‘銀果’。” 王志軍說。

在伽師縣副縣長胡文雁看來,“以瓜為媒、以梅傳情、以節會友”正成為伽師特色果業發展的助推器,不僅讓農民種植水果“佔住手”學技藝,更實現了錢包鼓了“填滿心”。同時“嘗甜瓜、品新梅、賞風情”也吸引著四方來客關注伽師發展。

從“種的出”到“賣的優” 農特產品仍任重道遠

瓜果增產增收,成效喜人﹔價值提升空間,仍待思考。如何鞏固前期脫貧開發的成效,讓農特產品從“種的出”轉向“賣的優”,正成為下一階段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答題”。

談及這些天駐點收購新梅的感受,李奇說:“我們對新梅的品質要求高,單果重量要在15克以上,有裂口、花皮、掉拔兒、虫眼的都不要。現在消費者對水果品質的需求更高了,高品質水果更具市場和品牌競爭力。”但李奇也表示,農戶們希望把沒達標的梅子也賣了,想再多掙些錢,認為“這些梅子看著也不錯啊”。

   

圖:在伽師梅收購處,工作人員按照標准篩選產品。

“看著也不錯”的現象並非孤例,普遍存在於我國的農產品領域。有專家表示,農產品大多數評優參照的還是看外觀、掂分量、品口感等感官維度,缺少科學性、數據化、可推廣的標准評判流程。物理層面的色、香、味、形是最基本的需求,在文化、精神層面還有巨大的品牌價值亟待挖掘。

“近年來,國外進口的高價格水果被國內消費者接受,其實國產水果在品質上並不比進口的差,只是我們在標准化、可溯源、營銷理念上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萬家茶企利潤不及立頓’的現象也出現在了水果領域。”上述專家說,我國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但還沒有國際知名的農產品品牌,之間的差距就是發展的空間,也是市場需求在倒逼供給側改革。

那麼問題來了,難以標准化生產的農產品有標准嗎,評價的標准又是什麼?

胡文雁介紹說,伽師瓜、伽師新梅正在與中化集團旗下“熊貓指南”對接,雙方將共同探索伽師特色農業的標准化和品牌化,為產業發展鋪路。

熊貓指南副總裁馬祎介紹說,中國有很多優秀的農產品,但不為人知﹔有大量的農人苦心經營,但不為人信。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化集團創建了熊貓指南。指南發布公益性質的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通過對產前、產中和產后調查,結合國內外實驗室平行檢測和衛星掃圖,從泛地理數據庫中找出優質核心地塊,創建農產品評價模型和標准體系。為優質農產品提供三星評級,公布品種信息、種植者信息和種植農場信息,搭建種植端到消費端的信息橋梁。

“針對不同品類的產品,我們創新提出了‘風味輪體系’,以同心圓的直觀圖表,對核心指標進行一層層細化和外延,讓這些數據更垂直、更精准、更有說服力。” 以葡萄為例,馬祎說,同心圓的最內層分為外觀、質地、口感、風味、滋味,第二層外延在質地上拓展到果皮、果肉、香氣等維度,第三層則將感官體驗進一步拓展,細分成酸甜比、顏色、形狀等內容並延伸至更多選項,層層分解、逐一細化。

馬祎表示,為非標准的農產品建立標准化評價體系,打造農業領域的“米其林”,有利於我國農業品質化、品牌升級發展,為國人健康生活打造高端風向標。

伽師的農業現代化探索還體現在了深加工和市場管理上,胡文雁說,伽師探索建設了集倉儲、加工、保鮮、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批發交易市場。

“在樹立規范上,實行市場交易伽師瓜、伽師新梅品牌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標准、統一監管、統一宣傳﹔提供托市收購,籌集資金確保農產品銷售價格不低於指導價,保護瓜農、果農利益﹔推行標准化種植,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開展品牌推介,集中力量開展宣傳推介和銷售活動,助力農產品銷售。”胡文雁說。

(責編:李彤、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