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4萬家便利門店共推"國貨潮" 外界對國產品牌改觀

在銷售終端發力、IP運作多元化、生產企業積極嘗試、消費者信心回流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國產品牌迎來了復興的機遇。
9月20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全國40家便利店企業40000家門店共同參與的“我愛國潮,正當紅”活動正式推出。“此次活動推出也是一個試金石,想看看4萬家門店的銷售效果,進一步看清、佐証‘國貨潮’是不是恰逢其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除了渠道的集中呈現之外,在《証券日報》記者此前的採訪中,更多的自主品牌企業也表達了對國產品牌崛起的信心,“我相信這是中國國產品牌崛起的時代。”舒提啦創始人張銘庭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便利店齊推國貨潮
援引公開資料可知,過去三年,便利店行業門店數和銷售額均都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在整個零售業態中處於前列,這顯示出了便利店行業蓬勃的發展勢頭。
今年5月份,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一年一度的中國便利店大會上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便利店之路”。裴亮表示,中國特色包含了機制、模式、產品、供應鏈等方方面面。這次便利店行業的聯合營銷活動,選用“國潮風”。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便利店委員會專家委員翁宇杰分析,國潮的設計,對於便利店而言,也是一種品牌形象的打造。
據悉,此次,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和各地便利店自主引入一百多項國潮品牌商品,不但有實力強大的頭部國潮商品,還有新穎的IP開發商品,包括健力寶、“自在&貓王”巧克力、宸汐緣聯名A+水等國貨新品以及同道大叔聯名的“國潮”主題周邊商品。
好鄰居總經理陶冶解釋,對於便利店而言,產品仍是掌握行業話語權的根本,這次國潮貨架的便利店商品從設計到內容都帶來很大創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外界對國產品牌改觀
終端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在張銘庭心裡有更直接的感受。“2013年剛創立舒提啦的時候,國產的箱包並不被高端渠道認可,我們是國產品牌,用的還是中文名字,想盡一切辦法,就是沒辦法進入高端商場。不過,現在,這種狀況有了改善。”
張銘庭向《証券日報》記者介紹,在此前的工作中,消費者、供應商、渠道的反饋集中在了一個問題上,“一個國產品牌,為什麼要賣這麼貴?”
“國產品牌為什麼不能賣這麼貴?”張銘庭對《証券日報》記者介紹,在尋找合作供應商的時候發現,不被認可,是此前國產品牌對產品定位的“失策”。“在國際供應商的心裡,此前的中國品牌,喜歡打價格戰,為保証各個環節的利潤,會倒逼產業鏈各端讓步,最終犧牲的是質量。”
為了“拿下”一家國際供應商,張銘庭花了3年時間,“跑了20多趟,每次去企業的負責人都見我,客客氣氣地‘損’一頓,再把我送出來。”張銘庭對《証券日報》記者介紹,“在當時的國際供應商心裡,認為國內企業不會做品牌,低價策略把品牌全做爛了。但是,很多優質配件,一般的供應商採購不了,最終成品的質量就沒法保障。‘死磕’了這家供應商3年后,負責人終於鬆口說,‘可以試試’。”
供應商不願意承接國產品牌的訂單,渠道也“嫌棄”。而在消費者心裡,對國產品牌也有一些“鄙夷”。
“消費者認為,進口品牌才能賣的貴。”張銘庭說,但是在最近幾年,在消費者心裡,國產品牌出現了機會。
“近期回訪了2013年前后的顧客,反饋的效果還不錯。”張銘庭表示。
多年以前,還是上班族的6人游CEO賈建強曾經收到過一份禮物,“公司送了員工一人一個行李箱,說是美國進口,我打開箱子一看,裡面貼著‘made in china’。”
“應該讓世界看見中國品牌。”賈建強對《証券日報》記者介紹,這種理念貫穿到了賈建強的創業過程中。
“6人游是定制旅游的,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有保障,而且,旅游是輸出文化、當地品牌的重要過程,我們去國外旅游,應該帶上國產品牌。”賈建強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