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銷量下降、增速放緩 陽澄湖大閘蟹豐產背后現隱憂

2019年11月19日08:09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陽澄湖大閘蟹豐產背后現隱憂(1)

  11月5日,蟹農俞師傅向記者展示今年養殖的陽澄湖大閘蟹。

  伴隨雙11落下帷幕,大閘蟹銷售高峰也步入尾聲,然而今年對整個陽澄湖大閘蟹行業鏈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

  新京報記者在自11月4日起到陽澄湖產區陽澄湖鎮走訪了解到,雖然大閘蟹的產量、規格高於往年,但市場受到了價格戰、外地蟹競爭、消費信心不足等因素的挑戰,增產不增收、電商收入增速下滑等成為眼下困擾陽澄湖大閘蟹行業的新問題。

  面對挑戰,陽澄湖大閘蟹產業鏈各方在規范品牌、提升品質的基礎上,掀起了明星代言熱,以求找到新的增長點,但在行業自身服務或產品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新的矛盾也就此產生。

  產量增長銷量下降

  在今年9月第一批陽澄湖大閘蟹開捕之際,蟹農胡師傅對一籠籠肥美的螃蟹甚是滿意。他當時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陽澄湖大閘蟹規格較往年都要大,預計是個豐收年。然而兩個月后,伴隨大閘蟹銷售旺季步入尾聲,胡師傅卻說,由於銷量沒跟上產量,今年整體收入變化不大。

  為保護生態環境,陽澄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從1988年的14.2萬畝降至如今的1.6萬畝。11月5日,新京報記者看到,治理后的陽澄湖養殖區域水草肥美,不時有白鷗輕點水面劃行而過,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圍網將每戶養殖范圍分隔開來。正在開船查看螃蟹情況的俞師傅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大閘蟹的銷售旺季已快結束,但湖內還有四成螃蟹尚未捕撈,蟹農們都被動拉長了銷售期限。

  蟹農反映的問題並非個案。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會長吳阿二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園區大閘蟹產量超過250斤,遠高於往年180斤-220斤的平均產量,但市場需求並未趕上產量增速。受多方因素影響,今年園區銷量甚至較往年下降了20%左右。

  據了解,目前蘇州工業園聚集著846戶蟹農、91家擁有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志的企業,以及374家經銷商,養殖面積在陽澄湖1.6萬畝的圍網養殖范圍內排名第二。增產不增收對於整個園區的影響非同小可。

  目前,蘇州工業園產出的陽澄湖大閘蟹40%銷往本地,北京、上海佔比分別為25%、35%。然而在蘇州大本營,陽澄湖大閘蟹的銷路卻受到了限制。吳阿二說,受環保問題等影響,2018年8月至今,工業園內的小企業陸續關閉了1/4左右,使得今年的大客戶訂單少了很多。

  在吳阿二看來,園區長期隻做線下的銷售模式也是影響其銷路的因素之一。當下工業園內的年輕人多是外企從業者,“真正做螃蟹養殖和經營的都是45歲到65歲的老蟹農了,不太擅長電商等線上經營。”

  除自身問題外,其他產區的大閘蟹使得消費市場出現了分流,如一些蘇北地區的消費者發現身邊水域也有大閘蟹后,就不會到蘇南買蟹。

  電商銷售增速放緩

  除產地外,線上銷售模式也在今年遭遇了增速放緩的挑戰。來自陽澄湖大閘蟹昆山產區的“今錦上”副總裁田琴告訴新京報記者,自2015年轉戰電商平台后,“今錦上”業績增速十分明顯,兩年內整體線上銷售額由1000萬元增至1億元。然而到了2019年,大閘蟹網上收入增速開始放緩,“今錦上”一款往年頁面訪問指數達到25萬的爆款,今年隻有15萬的訪問量。

  田琴認為,電商增速放緩的原因多樣,首先是受大環境影響,整體消費市場低迷,為此“今錦上”推出了拓展商超、線上企穩的經營策略﹔其次是蟹卡熱度有所下降,與2015年高峰時不可同日而語。“網絡賣蟹第一人”顧敏杰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2015年蟹卡收入可佔其營業額的一半,而今年隻能佔到1/3。

  此外,正規陽澄湖大閘蟹在價格戰中也不佔據優勢。據田琴回憶,自2017年開始,電商渠道出現了大閘蟹的惡性競爭,正品陽澄湖大閘蟹為避免虧本,很少進行無底線的降價,略顯失勢。

  吳阿二也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傳統蟹業經營者不開拓線上銷售的原因正是在於不願意參與低價競爭。“現在網上的低價蟹卡很常見,但長期低到68元、78元價位的肯定不是正品陽澄湖大閘蟹,我們不無限降價就是想保証自己的品質。”

  田琴指出,在低價傾銷的過程中,很多不法商家會選擇以次充好、缺斤少兩,以保証最后盈利,但也因此擾亂了行業秩序。“今年就有部分企業客戶私下表示對市場亂象有些擔憂,不想繼續合作了。陽澄湖大閘蟹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消費者產生失望情緒,就可能去選擇其他替代品。”

  為規范行業發展,天貓、京東等平台推出了相應措施以減少亂象滋生。一位擁有3年從業經驗的陽澄湖大閘蟹電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天貓以往是按蟹卡數進行結算,但在2019年,鑒於兌換糾紛等因素,該平台開始以發貨量進行結算。

(責編:歐陽易佳、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