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網絡職業打假灰產鏈調查:收學徒傳授經驗 教打假也教防打假

李曉軍
2019年11月22日08:17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職業打假灰產鏈調查

  ● 近年來出現的相當一部分職業打假人,往往利用商品保質期、廣告語描述等方面的漏洞,故意大量買入,要求商家支付賠償,甚至成為職業索賠人。與電商平台的打假治理不同,這些職業打假人通常寄生於各大電商平台,以打假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 隨著網絡購物興起,職業打假人的“戰場”也由線下實體店擴展到了網店。在專業的打假人看來,打假也是一門技術活,要熟知廣告法與電商法,而且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據了解,食品、服裝、鞋子等行業有著不同的打假方式,等級高的店鋪打假人就不敢輕易前去找麻煩

  ● 多數職業打假人以營利為目的,對於打擊假冒偽劣和維護公共利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職業索賠行為佔用了大量行政和司法資源,給正常的市場監管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你怎麼証明那棵橡樹已經20歲了?”面對這種詰問,鄭敏真是百口莫辯,因為他不可能讓那棵已經做成了桌子的橡樹自証清白。

  這並非喜劇或杜撰的搞笑情節,而是媒體近期披露的一則真實案例——鄭敏碰到了職業打假師。日前,鄭敏在網店中銷售了一款橡木桌子。他在產品描述中稱,這款桌子“選用20年橡木精心打造”。隨后,這句話被職業打假人盯上了,對方向電商平台投訴稱賣家涉嫌虛假宣傳。

  全民參與打假,本是治理假冒偽劣商品的有效渠道。然而,近年來出現的相當一部分職業打假人,往往利用商品保質期、廣告語描述等方面的漏洞,故意大量買入,要求商家支付賠償,甚至成為職業索賠人。與電商平台的打假治理不同,這些職業打假人通常寄生於各大電商平台,以打假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招收學徒傳授經驗 教打假也教防打假

  其實,鄭敏們面對的並不是打假者個人,而是一個巨大的職業打假產業鏈。

  《法制日報》記者在QQ群的查找框中輸入“職業打假”字樣后,隨即出現了大量名為“職業打假交流群”“職業打假維權”的QQ群,其中不乏付費群以及一些規模達千人的大群。

  經過一段時間的瀏覽和調查,《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在這些職業打假群中,進群后隻要表示自己是個“小白”(新人),求教學,便會有許多所謂的“前輩”來和你私聊,有的只是接受簡單咨詢,還有的則是為了“收徒”。

  “收徒”是指通過招收學徒,具體教新人如何進行職業打假。通過交談,《法制日報》記者發現,這些招收學徒的“前輩”主要是通過這個形式,進行除了打假之外另外一種形式的牟利。收費從38元到2000元不等,學習內容可以是學打假也可以是防打假。

  其中,學打假大致分為要求商家退款但不退貨的“吃貨”型、索要多倍退款型、要求假一罰十之類的高額補償型等。在教學內容裡,還有教授關於針對品牌、差價、材質、授權証明等的打假技巧。

  在一些QQ群的群文件中,《法制日報》記者發現了大量職業打假教程,其中有專門介紹行業內部“黑話”的文件,比如“上車”的意思是別人帶著你一起打假,“車票”的意思是“上車”要給別人錢作為好處。

  此外,還有很多介紹打假操作流程的文件,文件中詳細描述了網絡打假的流程,包括尋找可能為假貨的鏈接、向客服套話、收到貨如何拍開箱視頻、怎樣合理舉証、如何申請退款。並附有不少法律法規,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

  在瀏覽了10多個此類職業打假群后,《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其群聊內容主要分為三類:收徒廣告、制作假貨証明廣告、討論打假成果。此外,群裡還會分享假貨鏈接。據透露,一般關系好的人都會在小群裡發此類鏈接,小規模地進行“打假”。如果在數百人的大群裡發,就可能會出現一擁而上的情況。

  在專業的打假人看來,打假也是一門技術活,要熟知廣告法與電商法,而且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據了解,食品、服裝、鞋子等行業有著不同的打假方式,等級高的店鋪打假人就不敢輕易前去找麻煩。

  在群裡,群主或“老鳥”會按品類對電商平台上銷量好的店鋪進行“掃描”,一旦發現某款產品描述有問題就會迅速拍下証據,同時將產品鏈接和打假話術丟到群中,發動群裡的職業打假人們下單,收貨后給出差評並進行舉報,然后等待商家賠錢。

  棄做電商轉行打假 授徒收費價格不菲

  在打假群中,既有熟知相關法規的“老鳥”,也有無數類似大學生或寶媽的“小白”,他們隻想通過打假賺點外快。

  在調查中,《法制日報》記者接觸了3名所謂的“前輩”,昵稱分別為“樹葉”“壞小孩”“寶寶”。

  “樹葉”自稱原來是做電商的,但被職業打假搞煩了,便自己花了不少錢學打假與反打假,現在做“收徒”生意已有6年。打假平台橫跨多個電商平台。據群裡的群友透露,“樹葉”收徒很貴,至少上千元。

  “壞小孩”則說想讓更多人了解職業打假,所以“收徒”較便宜。在繳納費用后,“壞小孩”先給《法制日報》記者發來《涉及標簽標注要求的食品安全標准匯總表》《進口蘆薈飲料退一賠十》兩個文件。后者是一篇媒體報道,講的是退一賠十的維權力度指向了新資源視頻,一些新資源視頻因為未事先編著相關標志,被相關部門處以十倍的賠款。

  之后,“壞小孩”又給《法制日報》記者發來了有關某電商平台違禁物品的教程。據他所說,在相關平台搜索違禁品等物品是最容易成功的,比方說防狼噴霧、電擊器等。根據其演示的具體步驟,到貨后先不要急著拆包裹,錄制拆箱視頻后再去申請退款。此時僅是申請退款,退款理由為違禁品。“如果商家不處理,等時間到了會自動退款。如果商家拒絕退款申請,可以拍照片或者視頻上傳,一般在兩三天會處理退款。”

  “我們需要如何找到假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價格,商品價格是正品旗艦店一半的就可以。”“壞小孩”認為,“‘吃貨’要懂得的幾大要素就是找鏈接、拍開箱視頻、合理舉証以及申請退款。協商的話,主要是看你的表達能力。如果電商平台的客服介入,則會要求提交証明是假貨的憑証。那麼,比如評論裡面有人評論這個是假貨,也可以作為一個証據。”

  按照“壞小孩”的說法,一般而言,食品的成功賠款都在500元到1000元左右。按照他的說法,很多商家都做賊心虛,“所以一打一個准,就算商家報警也不用害怕,一般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據“寶寶”傳授,需要先下載“天眼查”和“全國12315”兩個App平台,前者尋找假貨,后者投訴商家。“打假”具體步驟包括:第一,尋找有問題的商家店鋪,一般在店鋪裡會有營業執照等照片,之后再與產品評論中的生產廠家進行對照,然后在天眼查中進行比對﹔其后,與商家進行溝通,溝通中會使用到相關法律法規,為此“寶寶”列出了詳細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等若干條款,在溝通時需要一連串發出相應的法律條文進行逼迫。此外,還可以威脅商家將投訴到食藥監局。

  慣用群狼戰術索賠 惡意糾纏套路滿滿

  最近幾年,職業打假人進入公眾視野並迅速發展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如今隨著網絡購物興起,職業打假人的“戰場”也由線下實體店擴展到了網店。

  《法制日報》記者通過幾天的觀察注意到,此類打假群規模龐大,非常活躍。高階QQ群還會教授鑒定書的制作教程,比如“超范圍經營、重金屬污染、虛假宣傳、非法添加”等。針對化妝品店的打假,群裡還會教授制作過敏証明,以此碰瓷一些並無問題的店鋪。

  同時,《法制日報》記者還發現,進行職業打假的群體組織形態比較傳統,形式也比較鬆散,主要是“前輩”帶新人,一起去“打假”網店。

  《法制日報》記者入群不久,一名群管理員在群裡發了個高仿某名牌鞋子的購物鏈接,表示他要“開車”了,招呼有興趣的群成員“上車”,與他一起“搞”某賣家。

  《法制日報》記者以新人身份表示願意“上車”,並詢問具體該怎麼操作。這名群管理員說用“群狼戰術”,即幾個人同時下單,每個人都隻下小額訂單,然后一起要求索賠,以舉報相威脅。一般賣家都會給錢消災,或者接受退款不退貨,就達到了“吃貨”的目的。同時,這名群管理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如果成功了要記得給他“車票”,還很大方地表示可以“先車后票”,即“吃”到了貨或者拿到了賠償再給他相應的錢。

  在上述QQ群裡“潛水”一晚上后,《法制日報》記者發現,群裡經常有人“開車”,通常套路為一個老手在群裡發布可能為假貨,或者不合格商品的鏈接,號召大家“上車”一起打假,每次報名參與的人數都不少,成功者會在群裡分享打假的過程和經驗,貼出與賣家談判的聊天記錄,“晒”索取到的賠償金額。

  據“前輩”介紹,手機等店鋪也容易被職業打假人盯上,主要查營業執照、產品貨號、3C認証等。如果沒有,即會對其進行敲詐。此外,一些訓練有素的職業打假團隊在搜尋“獵物”時也非常講究,那些看起來明顯在賣假冒偽劣產品的小店不在其目標范圍內,因為一旦索賠過高老板很可能直接關店,打假人還可能會因此損失貨款,得不償失。

  因此,他們聚焦的主要是那些單價較高的電子、家具等產品,會從銷量較好的網店中選擇其爆款產品下手,而后從工商舉報到發律師函再到法院起訴,有一套流水線操作流程,成功率高且每次收益都不錯。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部分職業打假人出現了異化,甚至以打假之名行造假之實。比如,有所謂的打假人用蘸有特殊藥水的棉布將商品的生產日期擦去,或者用針扎孔往面包裡塞頭發,以此向商家索賠。

  面對一些打假人的惡意糾纏,商家是否賠錢就能了事?

  朱先生在一家電商企業從事法律工作,他處理過大量關於職業打假人的案件。朱先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職業打假人的常規“套路”有兩種:一是反復購買索賠,並共享商家信息,但不會去告發商家﹔二是放大商品有限的瑕疵,以舉報投訴要挾,實現拿錢的目的。最后,依舊是放任市場上的假貨,或者商家的瑕疵繼續存在。職業打假人既不能真正地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商家也面臨被打假人再次找上門的可能。

  多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多數職業打假人以營利為目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消費者,他們對於打擊假冒偽劣和維護公共利益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職業索賠行為佔用了大量行政和司法資源,給正常的市場監管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責編:劉卿、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