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假病歷可發起眾籌1分鐘過審 水滴籌是做公益還是做生意?

朱安倩
2019年12月06日08:21 | 來源:新快報
小字號

記者親歷一張假病歷即可發起眾籌、1分鐘快速過審

知名互聯網籌款平台水滴籌因為一則員工“掃樓式”籌款的視頻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水滴籌隨后表示全面暫停地推服務,全面整頓。然而事發后,新快報記者用一張虛假病歷測試目前網絡眾籌平台審核情況發現,不到1分鐘籌款申請便快速過審,過審后,平台均未對申請信息做過多核查,只是在不斷地“指導”記者如何轉發擴散鏈接。而對點擊鏈接捐款的網友,眾籌平台會將其手機鏈接跳轉至其相關互助平台及保險產品頁面,引導消費。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眾籌平台“放水式”審核的背后,體現了缺乏盈利能力的平台希望借助最低的獲客成本進行商業變現的追求,從而導致了此類平台欺詐現象頻現,不斷透支消費者的愛心。

事件

地推亂象隻為“佔領市場”

每單提成80元到150元,月入過萬,實行績效末位淘汰制度。這是什麼職業?售樓人員?保險推銷?這是水滴籌的地推人員。近日,一則員工“掃樓式”籌款的視頻曝光了水滴籌的運營漏洞,視頻中水滴籌的地推“收款顧問”美其名曰“志願者”,在全國40多個城市的大醫院掃蕩。發起籌款的過程中,不問患者病情、真實經濟情況,隻需簡單口頭詢問,直接套用模板,隨意填寫籌款金額,然后就鼓勵患者四處轉發籌款信息。

這些自稱“志願者”的地推人員,每單最高提成150元,得根據完成的單量實行末位淘汰。而被問到公司為什麼要強制發單時,有員工表示是“為了佔領市場”。此外,在籌款完成后,有的員工還會給患者推薦醫療保險,並稱這個時候患者購買保險的幾率比較高。

善心變成了別人牟利的生意,網友們表示“心很涼”,進而引發大眾對整個網絡籌款形式的信任危機。

事件不斷發酵,水滴籌隨后發表聲明回應稱,視頻報道中的違規事件是個別現象,調查清楚后將給以嚴懲。即刻起線下服務團隊全面暫停服務,整頓徹查類似違規行為。

不過,新快報記者瀏覽招聘網站發現,截至12月5日,仍然有大量招聘水滴籌線下籌款顧問的招聘信息發出。

記者實測

用假病歷籌款審核僅需1分鐘

為測試目前網絡眾籌平台審核情況,新快報記者近日在第三方平台購買了一張偽造的診斷証明(疾病名稱和病情不符),分別上傳至輕鬆籌和水滴籌兩個平台,用於發起籌款申請。

診斷証明提交后,在未對新快報記者患病情況、經濟條件、家庭住址作過多了解的情況下,兩家平台均在1分鐘內審核完畢,並顯示可以進行轉發籌款。接下來,水滴籌和輕鬆籌還設置了一對一客服顧問,對記者進行籌款填寫指導,然而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兩位顧問均未對申請人信息再做更多的核查。

“隻需要任意提供一張帶有患者姓名和疾病名稱或者疾病相關描述的診斷報告,就可以發起籌款申請。”籌款平台顧問貼心地告訴記者,每期籌款期限隻有30天,可以先轉發鏈接籌款,之后再慢慢補齊相關証明材料。

此后每隔幾個小時,兩家平台就會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提示轉發鏈接,但從未提醒記者補充診斷証明、住院病案、花費單據等材料。

“平台還為患者設置愛心鼓勵金,累計最高可得1000元,轉發越多獲得越多。”見轉發量不高,輕鬆籌客服還特地致電記者,鼓勵記者多帶動身邊的朋友積極轉發擴散,並傳授提高曝光率的小技巧。據該客服介紹,在他的指導下,90%的客戶都是兩三天內就能籌集到上萬元,患者隻需憑借身份証號碼便可隨時提現,平台不收取任何服務費。

其實,問題早就已經有所暴露。水滴籌曾出現過多次因信息審核不嚴導致的詐捐等違規現象。今年5月,曾在水滴籌平台發起百萬元眾籌的相聲演員吳某,因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和醫保而被要求停止籌款;今年11月,籌款發起人莫先生因隱瞞名下財產和其他社會救助,被要求全額返還籌款15.3136萬元並支付相應利息,成為全國首例因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引發糾紛的案例。

背后

“放水式”審核實為獲客手段

為何不符合募捐標准的求助人也可以在該平台發起籌款?

眾籌之家創始人王正然告訴新快報記者,如果籌款的目標金額不大,做詳細的核實調查會耗費平台的大量成本,水滴公司為了快速搶佔市場,更側重於追求海量用戶的增長,必然在資料審核方面比較寬鬆。

今年3月,水滴籌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及,由於足夠下沉,水滴籌每個捐款用戶的獲客成本隻有3毛錢。

新快報記者瀏覽水滴籌的《用戶協議》發現,有一條為“贈與人向發起人、求助人進行贈與之前,需要成為平台的注冊用戶,接受本協議及隱私政策”。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水滴籌已累計籌款達235億元,近2.8億人參與救助。

透過寬鬆審核、瘋狂“吸粉”,記者看到,海量用戶的背后藏著的是缺乏盈利能力的眾籌平台,對運營資金的需求。

水滴公司曾宣稱,水滴籌大病籌款0服務費,對於一家商業公司而言,0服務費意味著水滴公司隻能依靠其他盈利途徑才能保証公司整體健康持續地運營下去。為此,水滴公司在2017年上線保險業務“水滴保險商城”,其目標就是進行商業變現,保証整個平台的盈利及存續。

新快報記者發現,不管是通過輕鬆籌還是水滴籌的鏈接,每向一位病患捐款時,捐助頁面會出現類似“大病互助權益”的廣告。

輕鬆籌宣稱“限時3元加入,最高可獲得30萬大病互助金,患大病不愁沒錢”。繳費完畢后,頁面又提醒需關注其公眾號。完成身份驗証后,系統會提示“計劃余額較低”若余額不足將導致失去最高30萬權益。此時,頁面按鈕明確提示用戶“充值10元恢復權益”,並強調為避免頻繁充值建議充值到50元。與此同時,記者還收到了輕鬆籌平台發送的誘導投保提示,宣稱“一份專屬福利,600萬醫療保障待領取”。

在水滴籌公眾號頁面,也有類似鏈接引導跳轉至水滴互助及水滴保的相關頁面,繳費規則也與輕鬆籌類似。比如,加入水滴互助后,用戶也會被引導至水滴保“600萬醫療保障”的投保頁面,投保提示也是加粗標紅字體提示“首月3元”,旁邊一行灰色小字體寫著“次月11.5元起”。新快報記者留意到,一次性付清保費實際需要271元。

據了解,水滴保險商城目前承擔了該公司主要的盈利任務。數據顯示,自今年5月起,水滴保險商城開始試水長期險銷售。截至11月25日,水滴保險商城當月長期險新單年化保費突破1億元,月度復合增長率超過60%。

“發展保險業務的前提便是流量。”王正然向新快報記者分析指出,通過籌款人朋友圈傳播的社交電商模式,已經被拼多多等公司証明,是獲客成本最低的營銷模式。

說法

商業變現合規 問題成隱憂

需要注意的是,眾籌或互助聯姻保險的布局願景雖被看好,但在行業前行的過程中,合規問題也成為隱憂。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趙良善分析指出,輕鬆籌和水滴籌互助平台發布廣告宣傳中均有“每人3元立即領取30萬大病互助金”等內容,誤導消費者隻需繳納3元就可得到30萬互助金或者保險金。但事實上,3元只是准入資格,如享受相關權益,后續還需充值或者續費,這就印証了兩家平台在“互助金項目”的宣傳頁面帶有虛假性及誤導性。

此前,原保監會於2015-2016年發布了《關於互助計劃等類保險活動的風險提示》《關於開展以網絡互助計劃形式非法從事保險業務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嚴格劃清了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的界限,防范消費誤導;2019年,銀保監會“淨化”互聯網保險市場,針對具體個案採取監管動作,4月12日銀保監會就相互保事件對信美人壽作出處罰決定。

(朱安倩)

(責編:李棟、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