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資產証券化加速 線下機構盈利者佔比不足30%

隨著新生代人群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及人們對“顏值”要求越來越高,醫療美容市場正變得火爆異常。在資本市場,醫美資產証券化也成為熱點。
2019年4月份,“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率先赴美上市。10月25日,行業內第二隻股票——醫美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美國際”)成功登陸納斯達克。12月2日,A股上市公司蘇寧環球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透露,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將把醫美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隨著顏值經濟備受關注,資本也不斷進入這個市場。一些醫藥企業轉型,也開始從事醫美行業。”一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向《証券日報》記者介紹。不過,一家從事醫美產品生產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隨著獲客等成本的上升,線下醫療美容機構過得並不好。
醫美訴訟不斷上升
據新氧2018年醫美白皮書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容量在千億元級,近4年一直保持40%左右的復合增速。
天眼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營范圍含“醫療美容”的企業數超7.1萬家。2016年來,醫美企業呈爆發式增長,71.57%的醫美企業成立於2016年之后。廣東醫美企業數最高,超過1.8萬家,約為第二名的3.2倍。
不過,由於社會管理的不健全和專業人才的短缺,導致醫美行業亂象叢生。今年以來,遼寧省大連市藝星醫療美容死亡事件和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宛和醫療美容死亡事件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天眼查數據顯示,在7.1萬家醫美企業中,超過1萬家企業顯示經營異常,1600余家涉及法律訴訟。近年來醫美行業的法律訴訟及失信信息數,均呈現總體上升趨勢。
“在當前階段我們看到,醫療美容的安全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受社會關注,而且是受國家關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由於醫療美容造成的一些嚴重的傷害,比如說像現在脂肪注射,導致栓塞,引起死亡的病例﹔由於麻醉等等一些原因造成很嚴重的傷害甚至是死亡的病例,對於醫療美容行業的打擊是很大的。”一位整形專家向《証券日報》記者介紹。
“這個行業相對來說是比較亂的,從產品到機構。”一家醫美行業上市公司人士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
來自全國消協組織的統計顯示,自2015年至2018年,收到關於醫療美容行業的投訴案件數增了10倍多。
上述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醫美行業魚龍混雜,資本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行業規范發展。
盈利能力引關注
一方面是投訴、訴訟案例增多,一方面是醫美行業的盈利能力引關注。
“外界的人一提起醫美,都認為是暴利行業。我認為它是不太匹配的,真正作為從業者,各種各樣的競爭也很激烈。作為機構來說,現在的生存也很艱難,很多機構都不掙錢。”上述醫美行業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
天風証券發布的研報介紹:“醫美行業交易額主要發生在下游,利潤主要集中在上游。”
天風証券介紹,在上游端,醫美器械市場尚屬於新興市場,市場規模雖小但發展空間較大。醫美原材料注射填充類以玻尿酸、肉毒素為主,目前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產品較少,上游產商能獲得穩定的高利潤,玻尿酸上游生產商毛利率在90%左右。終端定價較為混亂,高端以進口品牌為主,中低端產品競爭激烈。
在下游端,民營醫院佔80%以上市場份額,醫美高速發展催生出大批非正規機構,專業整形醫生稀缺。我國大型連鎖美容企業市佔率僅為7.5%,行業集中度較低。醫美機構盈利水平受銷售費用的嚴重侵蝕,盈利機構佔比不足30%。
自上市以來,醫美國際的股價表現就引發關注。上市首日,醫美國際開盤價為12.16美元/股,截至北京12月4日,醫美國際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6.59美元/股。相比12.16美元/股的價格,醫美國際的股價已經縮水近46%。
不過,這並不妨礙資本介入醫美領域。
據媒體報道,醫美國際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本次IPO的募資用途將有60%左右用於戰略性收購醫美中心,繼續通過收購擴張市場。
蘇寧環球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上透露,公司將持續強化與提高醫美產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加強與國際一流醫美機構的對接力度,建立統一的標准化管理體系,全方位引入頂尖醫療團隊為技術支撐與安全保障基礎,構建完善高效的顧客體驗與循環服務系統,打造行業高端品牌。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將上述醫美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