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消費短評:筑牢“顏值經濟”的行業“防護籬”

歐陽易佳
2019年12月22日08:38 | 來源:人民網-消費頻道
小字號

皮膚管理、冰點脫毛、冷光美白牙……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態度的開放,“顏值經濟”逐漸成消費新熱點,美容行業整體呈井噴式發展態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約2470億元,預測在2019年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達到3370億元,同比增長36.44%。

一邊是行業迅猛發展,一邊是市場魚龍混雜,做皮膚管理卻爆痘、臉紅腫痒,打玻尿酸弄得鼻毀眼瞎,做冰點脫毛變成三級燒傷……美容成毀容,引發消費糾紛不斷。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美容機構刻意淡化生活美容與醫療美容之間界限,打著生活美容的招牌做醫療美容項目﹔二是業內缺乏“正規軍”,醫生資源有限﹔三是管理層面投入的力量不足,缺乏法律層面的長效管理機制。

美容行業要規范化,這是市場堅持的底線和原則。想要走上正軌,還得從各方面下功夫。

首先,應從法規層面對美容產業作出清晰界定。美容分為生活美容和醫學美容,生活美容是在清潔皮膚的基礎上,通過藥物和按摩等手法,加強面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水平﹔而醫療美容本質屬於醫療服務,要由專業醫護人員在醫療機構進行操作。醫療美容事關消費者生命健康,需明確界定醫美服務項目,幫助消費者作出判斷,也讓執法人員快速、明確進行判罰。

其次,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大監管與執法的力度。嚴把醫療從業資質、証照以及相關藥品、器械審批關,嚴防“黑商家”、“黑醫生”混入其中,坑害消費者。

三是,加強行業自律。行業協會及醫美機構,應積極做好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辨別正規醫院、正規醫生、正規藥品,提高公眾安全就醫和監督意識,為消費者利益保駕護航。

最后,消費者要理性消費,對美的追求不要過於盲目。在選擇機構時要看醫美機構是否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主診醫生是否有資質。一定要選擇好機構,並留存好証據。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整治美容行業亂象,讓消費者放心享受美容服務,需要多方發力筑牢“防護籬”。

(責編:李軼群、許曉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