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文化賦能中國品牌(品牌論)

鼠年郵票、生肖陶瓷、寓意安康的紀念幣、惟妙惟肖的吉祥物……一件件“專鼠定制”的產品,折射出闔家歡樂、富裕豐饒的美好願望,也給庚子鼠年帶來熱鬧、增添年味。
“過年就是過文化。”生肖元素創意產品出新出彩,背后正是深厚文化內涵的哺育與支撐。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符號,每一種生肖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掌故和文化意義。拿鼠來說,有“鼠咬天開”“老鼠嫁女”等傳說,也有“靈鼠兆豐年”“倉鼠有余糧”的美好寓意,甚至還與紀年方法、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與其說人們是購買文創產品,不如說是看中生肖代表的美好祝願和其映射出的文化剪影。實際上,也正是因為這種深層次文化共鳴,十二生肖才能穿越千年風霜,於古今交匯處散發新的魅力。
生肖文化不但和國人血脈相融,也與世界情感緊密相通。從1950年日本開啟生肖郵票發行之先河,到1993年美國成為發行生肖郵票的首個歐美國家,再到逾百個國家和地區先后跨入生肖郵票的發行行列,生肖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濃縮在方寸之間,成為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微版本”,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不僅如此,還有越來越多的生肖元素出現在外交場合、時尚設計領域以及國外民眾的尋常生活之中。可以說,生肖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窗口與縮影,正不斷推動中國品牌“走出去”。
進一步看,五千年濃墨重彩的中華文化,遠不止十二生肖,還有許多文化品牌值得挖掘。一段時間以來,文創產品、文化綜藝接連走紅,人們對文化產品熱情日益高漲。有報告顯示,TOP20的中國文化IP中,75%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此背景下,我們不能滿足於在悠久文明長河中“隻取一瓢飲”,僅僅停留在包餃子、耍功夫、舞龍獅等幾個表層的文化符號上。要打造更多中國文化品牌,就必須持續深耕文化土壤,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經典中不斷汲取養分﹔也要找到傳統文化新的“打開方式”,將更深厚的文化內涵融入產品中。
生肖文創在海內外受到歡迎,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縮影。近年來,海外中國文化年活動成為中外交流常態機制,“歡樂春節”等文化活動的影響遍及全球,文化產品貿易連續多年保持順差……一項項成果表明,中國文化影響力正日益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
中國品牌想更快更好地“走出去”,就要抓住這一契機,以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兩條腿走路”,讓產品“說話”,講述生動鮮活的品牌故事,彰顯銳意進取的中國精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