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聚焦疫情阻擊戰:對平台、供應鏈、物流都有影響

2020年02月07日08:12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小字號

聚焦疫情阻擊戰 本報記者 呂紅星 張麗敏

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牽動著大家的心,因為疫情的影響,記者的許多賣家朋友都在家中。朋友們都很迷茫,這場疫情對於電商尤其是跨境電商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大家最為關心的。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26.7%。

對平台、供應鏈、物流都有影響

“此次疫情對跨境電商平台、供應鏈以及物流等產業鏈環節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首先是平台。受疫情影響,各跨境電商平台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體現在中小賣家經營難、物流配送時效慢、國外消費者短期對中國商品信賴度等方面。綜合各種因素,雖包括亞馬遜全球開店、eBay、全球速賣通、Wish等在內的跨境電商平台紛紛出台了政策措施,但短期內勢必將影響跨境電商平台的交易額、營收等業績,甚至是上半年的經營業績。

其次是供應鏈。短期內將出現跨境電商商品斷貨,浙江、廣東、江蘇等國內主要的貨源地的工廠都已停工,復工之后恢復產能又需要時間。多數中小跨境電商賣家備貨不足,將出現商品售完無庫存現象。

第三是物流。國內物流目前都還沒有完全恢復,採購完全無法操作。國際物流上,小包快遞會因為航班減少而成本大漲,必須考慮海運,但交期就會延長,消費者體驗不好。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已經全面停止了到中國的航班,有些國家也減少了到中國的航班。這對到非洲等國家的物流受影響更大,特別是對通過郵政小包作為主要物流方式的企業。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武漢江南北公司創始人高攀表示,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以及國內防疫物資供應能力提升,這種局面將被扭轉。受疫情影響國內部分居民收入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短期內對於進口跨境電商會帶來一些影響。在疫情徹底消滅之前,國人的跨境出行將受到較大限制,跨境線下消費難以滿足,跨境線上消費需求得以釋放,進口跨境電商或將迎來較高速發展。

對零售來說,形勢則不容樂觀。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就表示,目前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跨境零售出口賣家,很多做亞馬遜和速賣通的賣家都反饋因為疫情問題,已經收到了部分零售買的退款退貨。

與國外客戶充分溝通十分重要

對於此次疫情造成的影響,應該採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對此,朱秋城表示,跨境電商賣家要跟國外客戶充分溝通和解釋,告知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中國政府的高效措施,疫情馬上就可以控制。退一萬步說,疫情是不會通過國際物流傳播和傳遞的。同時給客戶拍攝視頻和照片,証明我們產品的消毒和清潔的証據。相信大部分真實需求的零售買家會接受建議,因為採購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在張周平看來,跨境電商賣家要針對延期開工的情況對員工制定分層次、有協同、高效率的值班計劃,例如對基礎店鋪鏈接安全情況的巡查。同時,檢查現有庫存,預估庫存消耗時間,提前與供應商溝通安排備貨是重中之重。

未來電商機遇大於挑戰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肯定會給電商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但總體來說,機遇大於挑戰。”

首先,由於疫情的發生,很多沒有辦法出門的人對於電子商務的依賴程度明顯提高,這就進一步強化了網購習慣,所以在疫情期間很多網店銷量不降反升。

其次,電商平台在疫情期間不斷創新自己的物流配送方式,比如無接觸配送等,這些方式會讓很多消費者對於電商更加放心,因此,電商平台仍舊是當前疫情持續期間非常重要的消費渠道。

最后,很多電商平台,像阿裡巴巴集團、京東、美團,包括今日頭條、抖音等社交電商都沖在了馳援武漢抵抗疫情的最前沿,且努力保障眾多商品不斷貨、不漲價,這就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網購習慣的強化、物流的創新,品牌形象的提升,都有利於疫情過后網購平穩快速增長。”趙萍說,“綜合以上分析,未來網絡零售會成為疫情過后經濟增長的重要亮點。”

(責編:歐陽易佳、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