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疫情帶火“櫃”族 “無接觸”智能櫃需求量翻倍

2020年02月17日07:58 | 來源:新快報
小字號

業內人士稱,隻要需求量足夠,生鮮、取餐、洗衣交接等場景可無限擴大

2020年開年,一場疫情意外帶火了智能櫃。人們自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美團外賣等外賣、生鮮和快遞企業則順勢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服務”的概念。智能快遞櫃等於是成為“無接觸配送”的末端極佳載體。有智能櫃企業向新快報記者透露,近期尋求合作投放智能櫃的咨詢量翻倍。不溫不火幾年后,智能櫃生意近期迎來了拐點。

需求量猛增的同時,智能櫃的功能和應用場景也顯示出拓展的跡象。如美團在武漢和北京重點推出取餐櫃,豐巢推出“口罩”互助功能等。“隻要需求量足夠,智能櫃理論上可以衍生出無限變種。”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新快報記者 鄭栩彤

多個零售端生發“無接觸配送”需求 有快遞櫃企業股價漲近四成

為保障用戶和騎手的安全,1月27日,美團外賣率先宣布已在全國184個城市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隨后,餓了麼、盒馬鮮生以及喜茶、星巴克等也紛紛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用戶下單可通過訂單備注、電話等方式協商物品放置的位置,騎手送達后則通過電話等渠道通知用戶取貨。

“無接觸配送”興起之時,智能快遞櫃也隨之成為熱點。與臨時寄存點相比,快遞櫃在安全性和便捷度上有明顯優勢。新快報記者發現,豐巢和中郵速遞易快遞櫃近日均在推廣快遞櫃的“無接觸”優勢。豐巢快遞櫃還火速推出了“快餐入櫃”和“口罩互助”的功能,並宣傳其“物品暫存”功能在疫情期間安全送禮、交換物品的作用。郵政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則多次推薦使用智能快遞櫃,並呼吁小區為快遞小哥打開方便之門。

快遞櫃等智能櫃再一次走到了風口,受益最明顯的便包括智能櫃生產企業。一個生產快遞櫃、生鮮冷藏櫃等智能櫃的企業高管向新快報記者表示,自智能櫃誕生開始,行情一直偏向不溫不火,入局者數量和各環節利潤率均非十分可觀。但近期智能櫃的需求量突然大增,其工廠生產的智能櫃預定量與咨詢量都實現了翻倍,其中以生鮮冷藏櫃和外賣取餐櫃尤甚。預計更多企業開工后智能櫃需求量還將加大。

從A股市場看,多個快遞櫃概念股也明顯受到疫情催化。還未剝離的快遞板塊近日卻使三泰控股的股價迎來了頻頻異動。2月5日至發稿日,三泰控股股價累計上漲25.49%,另一隻快遞櫃概念股新北洋的股價累計上漲18.11%,與豐巢和亞馬遜深度綁定的智萊科技股價上漲則達到39.75%。安信証券研報指出,國家政策層面的高度重視使快遞產業鏈有望迎來中長期拐點。從投資角度看,設備制造商將率先受益。

生鮮櫃、取餐櫃早已出現

智能櫃應用場景還可無限擴大

智能櫃應用場景擴大是疫情催生的另一個現象。1月30日,美團宣布其“無接觸配送”將進一步升級為“美團智能取餐櫃”,並首先在武漢和北京兩地試點運營。據北京媒體報道,與快遞櫃相比,該取餐櫃多了保溫的功能。豐巢則依托於原有快遞櫃櫃體,在北京和湖北推出“快餐入櫃”功能。

受需求拉動,以上取餐櫃、生鮮櫃等的生產投放吸足了眼球。但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取餐櫃、生鮮櫃甚至更小眾的洗衣交接櫃都並非新鮮事。中高端智能櫃制造商蘇州睿虞電子科技公司的CEO肖克向記者表示,其公司自2014年便開始生產保溫款和冷藏款的智能生鮮自提櫃,2018年開始生產取餐櫃。以上產品的硬件和軟件生產技術均已成熟。

據新快報記者拿到的產品介紹,市面上的智能取餐櫃主要放置於寫字樓和食堂,分別用於外賣自提和分散就餐。智能生鮮自提櫃主要放置於社區、便利店和購物中心,用於業主提貨、便利店售賣和消費者暫存。此外,共享儲物櫃要主放置在交通樞紐或購物中心,洗衣交接櫃則主要放置在社區,用於業主與洗衣店對接。據肖克介紹,目前智能取餐櫃和生鮮櫃更能切合其原本供應鏈的痛點,市場容量更大,櫃體也更加“智能”。例如,智能取餐櫃和生鮮櫃能做到自動冷藏或加熱,自動使用紫外燈消毒等。

為何生鮮櫃等智能櫃早已出現,市場卻並未完全打開?智能櫃的應用場景還能否再延展?肖克向新快報記者表示,從技術層面而言,智能櫃的生產門檻並不高。作為一種配送末端或物件移交中間端的產品,智能櫃的需求量和產生“變種”的速度更依賴於所在供應鏈的成熟程度。例如電商崛起衍生出快遞櫃,生鮮電商崛起衍生出生鮮櫃等。“目前受疫情影響,生鮮櫃和取餐櫃的數量將更顯著增加。但隻要需求到達一定程度,類似洗衣交接櫃的‘小而美’產品還會不斷出現。”肖克表示。

豐巢智能櫃推出的物品暫存功能和“口罩互助”功能則更令人看到智能櫃“功能集成”的可能性。新快報記者在豐巢智能櫃小程序上看到,口罩捐贈者和求助者均可以選擇口罩類型、數量后發布帖子。在口罩數量和類型滿足條件后,快遞企業將口罩送至求助者家中或指定快遞櫃內。暫存功能使用時長則在24小時內,收費在3元到22元之間。快遞專家趙小敏近日表示,未來快遞櫃的發展方向是一體化,包括一體集成的冷藏櫃等,而此次需求端的變化或加速促成這一改變。

探討

疫情過后智能櫃需求能否延續?

疫情過后,由疫情催生的智能櫃需求能否延續?有物流業內人士提醒,疫情對消費習慣的直接影響或長達一年,疫情過后消費習慣很可能已經養成。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新快報記者表示,除去疫情時期智能櫃作為“無接觸配送”的一種載體被更多應用外,智能快遞櫃本身還是長期的客觀需求。快遞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少人化甚至無人化是趨勢,也是中國快遞企業解決末端配送人力不足和優化人力成本的選項。

記者了解到,目前快件物流集約化正在推進過程中。日前,圓通速遞聯合德邦快遞、百世快遞等單位拿下的“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快件物流資源共享服務應用示范項目”便針對末端服務碎片化等問題,提出了快件運輸、中轉、倉儲、配送全流程的資源共享。其中,配送末端的智能快遞櫃和驛站對於提升物流效率、節約成本發揮著重要作用。據國家郵政局預計,2020年快遞入櫃量將由2019年的約10%提升至15%。

智能櫃企業如何持續盈利?

智能櫃企業一直以來便面臨著如何盈利、向誰收費的難題。智能櫃需求量增長及應用場景擴大后,企業盈利情況能否有改善?楊達卿表示,向細分服務的專業化和標准化探索是一個方向,如探索溫控智能貨櫃等。有消費者則向新快報記者反饋,若生鮮櫃等櫃體在冷藏、消毒方面提供了較好的服務,其付費的意願會更強烈。

市場需求量增大或也將促進智能櫃運營企業盈利。一直以來,智能櫃入駐小區通常需向物業繳納一筆多則上萬元的“入場費”,小區物業的議價權往往更強。有業內人士提醒,當智能櫃的需求增多后,智能櫃企業會更加強勢,“入場費”將減少甚至取消。據他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部分房地產商已將快遞櫃列為小區的標配。

此外,智能櫃使用量增多也豐富了運營企業的盈利模式。新快報記者發現,中郵速遞易在其微信公眾號接入了網上商城的入口,而豐巢則推出了在櫃體上投放個人廣告、寄語好友、眾籌應援明星的功能。安信証券指出,快遞櫃的豐富流量資源是線上線下數據結合的關鍵點,運營商未來有望打造城市末端生活圈,實現流量變現。

(責編:歐陽易佳、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