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評論:疫情過后,共享員工能否成常態?

2020年02月28日07:5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疫情之下,正在掀起一波共享員工潮——一些暫時難以復工的中小企業,將員工以共享模式進行短期人力輸出,以期解決接收方的“招工難”問題和緩解輸出方“復工難”的經濟壓力。

無論是在全力抗疫階段,還是在復工復產階段,都存在行業間人力需求冷熱不均的現象。全力防疫之際,大量旅游、餐飲人員歇業,而生鮮電商等則訂單大增人手不足﹔進入復工復產階段,則是制造業企業員工返崗率低,產能、效率提不上,而以餐飲、零售、文旅為主的中小企業“閑得慌”,由於工資、保險及房租等成本照常支出,企業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在這一特殊時期,有活沒人的企業和有人沒活的企業之間互相幫忙,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是企業間“抱團取暖”、共度時艱的積極自救,也可以讓員工不至於餓肚子。

有人寫段子調侃,疫情再不結束,老板就會發現有我沒我一個樣了。其實,不僅僅是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平時在用人上也存在冷熱不均的現象,一年的用工需求並不平均,閑時員工沒事干,忙時又不夠用﹔有的崗位不能取消,但員工工作量並不飽和。這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疫情過后,共享員工能否成為常態?

共享員工也可以看作靈活用工的一種。靈活用工在國外已廣泛存在,但在我國還並不普及,靈活用工的類型比較少,平台缺乏,相關政策、用工標准、企業與人員之間的權益保障還有不夠完備之處。許多企業對於靈活用工的認知還相對比較模糊。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不求人才為我所有,但求人才為我所用”的靈活用工模式發展很快。據人瑞集團發布的《2019年中國靈活用工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靈活用工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企業採用靈活用工的比例達到44.6%,近7成企業表示有靈活用工採用計劃。從個人來看,以“Z世代”為代表的新生代員工更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更自由的工作方式,而網絡經濟的興起也帶給個人更多自主選擇工作的權利。

不難想見,疫情過后,共享員工這樣的靈活用工也會得到更多的認同。但靈活用工要成為常態,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一是要有平台。輸入、輸出人員的企業信息並不對稱。平台能起到匹配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而且第三方平台還可以監督企業規范用工,為員工提供保障。此次疫情期間,廣東團省委與招聘平台“兼職貓”合作,上線“共享員工戰疫計劃”,截至2月23日,已有逾50家企業入駐,可以共享輸出員工逾6000人。這樣的平台更多,靈活用工的發展就會更快。二是相關政策要跟上。對於共享員工怎麼認定,出現了勞動糾紛怎麼解決,相關部門要走在前面,做好規劃。

從共享員工也不難看出,疫情雖然對不少傳統企業造成了影響,但又何嘗不是企業轉型與創新發展模式的良機。

(責編:劉卿、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