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次共投放27萬噸儲備肉
中央儲備凍豬肉連續投放市場 價格相對平穩近期有所回落
圖為在四川省遂寧市,超市豬肉供應充足,市場價格穩定。市民正在超市選購豬肉。 |
還怕豬肉不夠吃?4月2日,2萬噸儲備肉又一次投放市場,給老百姓吃下“定心丸”。這已是年內儲備肉的第13次投放,累計投放量達27萬噸。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23日至29日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47.57元,下降2.1%。
13次密集的儲備肉投放說明了什麼?當前市場供給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
“買到便宜實惠儲備肉,覺得‘賺’了”
——儲備肉制度是平抑肉價、調節市場供需的重要手段,有利於穩定消費者信心
去年來,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給消費者帶來困擾。疫情防控期間,豬肉價格雖仍處高位,但並未有劇烈波動,始終保持相對平穩,年內密集投放的中央儲備肉是穩住豬肉價格的一大助力。
家住北京和平裡的張阿姨回憶,過年前自己曾在超市買到過一次中央儲備肉。“當時豬肉價格特別貴,別的普通豬肉都30多元一斤,但是儲備肉卻非常便宜,隻要20元一斤左右。”張阿姨說,“快過年的時候能買到這麼便宜實惠的豬肉,覺得我‘賺’了,政府給老百姓發放儲備肉,也讓我覺得很暖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介紹,投放中央儲備肉是在出現突發危機事件時平抑肉價的重要手段,即通過國家儲備調節市場供需,以保障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儲備肉制度是1979年開始建立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儲備肉制度不斷完善,逐漸成為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趙萍說,“儲備肉制度建立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發生自然災害、重大衛生和公共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時候,有力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需要﹔二是通過儲備肉的投放,有效地穩定市場、平抑物價,避免價格過快上漲。”
自1月3日投放3萬噸中央儲備肉起,到4月2日投放2萬噸,今年內中央已陸續投放13次儲備肉,累計投放量達27萬噸。“在4個月的時間內,國家進行了13次儲備肉投放,說明在豬肉價格快速上漲的階段,中央特別注重維持豬肉價格的穩定,從而避免豬肉價格過快上漲給人民日常生活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趙萍認為,儲備肉的投放對穩定豬肉價格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從豬肉需求來看,2018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在5500萬噸左右,相當於每個月的月均消費量400多萬噸。“雖然相對每個月400多萬噸的需求來說,3個多月累計投放27萬噸數量並不多,但是對於儲備肉集中投放的地區,短期內可以有效緩解市場供需矛盾,保障豬肉的供應,也對引導價格合理回落,穩定價格預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趙萍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認為,總體上看,國家投放儲備肉的目的在於穩定消費者信心,同時給市場提供更多選擇。“由於儲備肉投放佔市場消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對市場供需的改變不會太大,但確實能通過引導預期有效緩解恐慌情緒,同時起到打擊囤積居奇的作用。”
“和普通豬肉口感上基本沒差別”
——部分消費者對儲備肉心存疑慮,偏好購買普通鮮肉,實際上儲備肉質量完全有保障
記者周末來到北京市未來鮮生和平街店,冷藏冰櫃裡陳列著一批批新鮮豬肉,暫時未見到儲備肉。
賣肉的李師傅告訴記者,超市在過年前曾有過一批儲備肉進貨,當時銷量還不錯,但相比之下普通豬肉賣得更好一些。“大部分消費者首選普通冷鮮肉,因為儲備肉多為凍豬肉,很多顧客覺得口感上可能會差些。”李師傅說,“但實際上,我自己品嘗過多次,二者在口感上真沒什麼區別,只是大家對此還不夠了解。”
家住超市附近的劉大姐正在李師傅面前的冰櫃挑選豬肉,當被問及儲備肉時,劉大姐表示,“聽說過儲備肉,不過目前超市裡新鮮豬肉一直正常供給,價格也穩定,所以還是更願意買鮮肉。”
劉向東表示,許多消費者對國家儲備肉制度尚不了解,對儲備肉的來源和品質更不了解,因此會對其質量有些擔憂。實際上,國家儲備肉制度是兼顧活物儲備和冷凍肉儲備的,投放市場的儲備肉不一定都是冷凍肉,還有一部分是冷鮮肉。“而且國家投放市場的儲備肉都是經過檢疫質量認証的,是有國家信譽擔保的,因此消費者對儲備肉質量不必擔心。”劉向東說。
業內人士指出,儲備肉的活豬和凍肉不是一直養著或凍著,而是不停地流動更換,以保証肉質新鮮,居民吃到的肉最長隻凍了約4個月。活畜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根據育肥情況適時輪換。凍豬肉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4個月就會完成一次輪換。凍牛肉、凍羊肉原則上不輪換,每輪儲存8個月左右。
此外,國家還對承儲企業實行資質審查認定和動態管理制度,建立儲備生豬監測系統,對承儲企業的基本情況、儲備生豬動態管理信息進行管理監控。承儲企業在欄生豬儲備結構,須達到30公斤以上生豬佔50%以上,60公斤以上生豬佔40%以上,85公斤以上生豬佔10%以上。
要消除消費者對儲備肉的疑慮和誤解,趙萍認為,首先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消費者對中央儲備肉的採購、存儲、銷售的流程有更多的了解,既要從肉質品質上做出國家認証說明,還要通過溯源機制讓消費者了解到豬肉存放時間品號等信息,避免消費者有儲備肉就是“僵尸肉”這種錯誤認知。其次,還可以請名人名廚名店做一些使用儲備肉的菜肴,通過營養實驗的對比改變人們對於凍豬肉的錯誤認知。
市場供給充足,肉價全面回落
——儲備肉制度仍需不斷完善,創新機制、信息透明,讓消費者更踏實
豬肉前尖29.9元/斤、后尖32.9元/斤、去皮通脊43.9元/斤……記者在北京未來鮮生超市看到,豬肉價格相比年初已有明顯回落。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28日舉辦的恢復商品流通和商業秩序工作情況發布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介紹,當前中國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穩中回落,市場銷售觸底回升。3月份以來,糧油、肉禽蛋、蔬菜等必需品的價格全面回落,3月27日蔬菜的批發價格比2月底回落了16.5%,豬肉價格比2月中旬的高點回落了7.4%。
劉向東表示,近期豬肉價格出現一定幅度回落,要從供需兩方面分析原因。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400個定點縣監測,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1.7%,連續5個月環比增長,比去年9月份增長10.0%。全國有27個省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比1月份增加5個省份。“從供給端看,去年國家加大豬肉穩產保供的措施發揮有效作用,生豬供給開始逐步攀升,有效緩解了供給緊張的難題。”劉向東說,“從需求端看,受疫情影響,餐飲等服務業消費大幅銳減,豬肉消費需求也大幅減少,因此價格自然會出現回落。”
劉向東認為,從短期來看,中央儲備豬肉的連續12次投放有效緩解了豬肉市場的供求矛盾,從而穩定了價格的預期,但當前,中國儲備肉制度仍面臨著規模有限、投放時機和儲備更新等諸多問題。“儲備肉制度重在短期調節市場供需抑制價格波動,但不會改變市場供需的長期趨勢,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市場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儲備肉的合理規模和輪換周期,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投放市場的調節精准度。”劉向東說。
未來,該如何創新儲備肉制度機制,使其不斷完善?
趙萍表示,首先要繼續嚴格把控中央儲備肉的質量。“收儲的時候要對儲備肉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對每批儲備豬肉進行定期檢查,避免不合格的產品收儲入庫,從而確保中央儲備肉的質量及數量能夠及時有力地保障市場需求。”趙萍說,“其次,還應根據中國居民喜歡冷鮮肉的消費特點進一步完善生豬的活體儲備體系,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確保在任何時候豬肉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在儲備肉制度創新方面,劉向東認為,應完善儲備肉溯源機制,包括生養環境、屠宰時間、冷凍時長及投放渠道等,做到信息透明,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同時,儲備肉投放市場還要保質保價,要根據肉質品質制定合理的價位﹔也要完善冷凍肉的輪換時間,及時更新儲備調劑余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