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抽檢124批次食品不合格 水產品中獸藥殘留超標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0日電 據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網站消息,近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農批市場和重點餐飲專項食品抽檢信息的通告(2020年第15期)。通告指出,抽檢合格樣品2476批次、不合格樣品124批次,總體合格率為95.2%。
通告指出,2019年底,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針對食品安全風險較高、消費量較大的農批市場和重點餐飲食品開展了專項抽檢。本次抽檢涉及糧食加工品、澱粉及澱粉制品、蔬菜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食用農產品和餐飲食品等7類食品。抽檢場所覆蓋浙江全省11個市,主要包括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大中型餐飲用餐單位及小雜食店等。
根據通告,截至2020年1月,本次專項共計完成抽檢2600批次,其中合格樣品2476批次、不合格樣品124批次,總體合格率為95.2%。其中,糧食加工品、澱粉及澱粉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酒類,全部合格。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合格率低於平均水平。不合格食品涉及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指標。
抽檢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水產品中獸藥殘留超標。發現40批次水產品獸藥殘留超標,佔總不合格批次的32.2%。不合格項目主要為:恩諾沙星、氧氟沙星、呋喃西林代謝物、孔雀石綠、諾氟沙星、地西泮等。其中,檢出恩諾沙星超標24批次,恩諾沙星屬於氟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用於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公告第235號)中規定,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和環丙沙星之和計)在動物的肌肉及脂肪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100μg/kg。恩諾沙星不合格的原因可能為水產養殖戶在用藥后沒有留足夠的休藥期,或者商販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違法添加使用。
二是餐飲環節即食海蜇鋁的殘留量超標。餐飲食品發現4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6.6%,均為即食海蜇中鋁的殘留量超標。海蜇加工過程通常會用到明礬等物質用來脫水、防腐。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准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GB2760-2014)中規定,硫酸鋁鉀(又名明礬)和硫酸鋁銨(又名銨明礬)在即食海蜇中的最大殘留量為500mg/kg。餐飲環節即食海蜇中鋁的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餐飲企業在使用鹽漬海蜇(半成品)制作涼菜時未按照操作規范執行,海蜇沖洗時間不足導致其中的鋁的殘留量不符合相關標准。
三是醬腌菜中食品添加劑超標。發現醬腌菜中食品添加劑超標30批次,其中防腐劑超標23批次,甜味劑超標7批次。不合格項目主要為:苯甲酸及其鈉鹽、二氧化硫、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佔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糖精鈉和甜蜜素。醬腌菜中防腐劑和甜味劑超標的原因可能為企業對標准和相關規定的理解不到位,沒有正確掌握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或者是為了使產品有更好的賣相或口感或延長保質期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通告明確,對本次專項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已要求相關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時對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依法查處,進一步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並將相關情況記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查處情況由企業所在地負責案件查辦的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規定公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