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人造肉"沒嚼勁"現場翻車 打健康牌效果未達預期

行業人士稱,人造肉行業還須跨過價格、口感、行業規范等幾道坎。 

2020年04月24日07:2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以往被認為“不健康”的快餐打起健康牌,從“降低動物疫病傳播風險”的角度打造概念,加緊 “人造肉”“植物肉”等概念食品在國內市場布局。4月23日午后,人造肉板塊集體走強,雙塔食品、京糧控股相繼漲停,豐樂種業、大康農業漲逾9%,來伊份、北大荒、維維股份等多股走強。

記者調查卻發現,人造肉口感未達預期、價格卻是肉價的2倍,初戰消費市場並未大火,近日人造肉供應商發布了一條公告又引發投資人士一輪關注。行業人士稱,目前人造肉行業標准仍空白,未來前景看好但須跨過價格、口感、行業規范等幾道坎。

消費翻車 沒嚼勁,不太火

近日,肯德基、星巴克相繼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植物肉產品。記者按照官方推廣渠道指引,試了一下:

星巴克銷售頁面顯示有3款相關餐品,分別是:青醬牛肉意面、經典千層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這三款餐品的價格區間在59元~69元,比市面上其它同規格餐品貴20元左右。銷售頁面還預告,將推出使用燕麥奶的不含乳拿鐵。這些產品,據稱全由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生產,造足了聲勢。

肯德基賣的是1.99元/5塊的植物雞塊,品類相對較少,價格相對親民。記者實測的23日上午,400張預售券已被“秒光”。

記者隨后在廣州的進口商品超市找到了在賣的植物肉單品。商品標簽顯示,一種以植物蛋白為基礎的植物肉,售價為28元/230克,是豬肉價格的近兩倍。

走訪當日,該商品顯示狀態為“熱銷”,而其貨架不遠處的其它幾款植物蛋白商品,沒有植物肉、人造肉等概念加持,顯示的卻是“促銷”。

人造肉這麼貴,難道是吃真肉不香嗎?在商家推動和網紅打卡等活動推波助瀾下,近日,微博、朋友圈、直播等社交平台上興起了植物肉、人造肉評測,但畫風並不統一,網友發布了不少“大型翻車現場”:“吃起來口味有點重,好像要用盡力氣告訴我它是肉”“肉卷裡的‘牛肉’都是‘肉末’,沒有真牛肉的嚼勁”“這麼多配菜放在一起,是為了掩蓋‘人造肉’的真實身份嗎……”

還有部分網友發布“並沒有好吃到犯規,和真肉沒什麼太大差別”“感覺就是普通的肉啊,難道我平時吃的都是假肉……”

在近幾天的造勢銷售、在線評測以及消費反饋中,記者梳理發現,不少消費者對其抱有嘗鮮、獵奇的態度,評價相對客觀寬容,但一位參與品牌營銷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沒有收到想象中消費狂潮的預期,可能與疫情期間大家消費還沒有完全釋放有關。”

資本發力 國內市場“疫外”暴發,體量仍小

為什麼人造肉突然火了?記者從引進人造肉概念的一家洋快餐品牌市場部了解到,人造肉此前在美國已經火了一年多了,如今又在國內市場扎堆布局,或與近期疫情以及食品巨頭在中國新開展的動作有關。

人造肉企業加緊布局國內市場

人造肉加緊布局國內市場的動作有點明顯。去年11月,天貓貨架上出現了加拿大人造肉品牌Omni Pork銷售的人造豬肉、人造雞肉,其中人造豬肉售價為每斤60元。

幾乎同時,國內一些本土公司也瞄准了這個巨大市場:去年11月,國內植物基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與奶茶品牌奈雪聯合推出一系列人造肉漢堡,與連鎖西餐“棒!約翰”聯名推出“未來肉披薩”﹔上個月,星期零宣布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疫情引發人們對動物作為病毒寄生宿主進而傳染人類的擔憂,人造肉作為肉類替代品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人造肉的火爆與近期全球變暖、疫情暴發等問題有關,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加上星巴克、肯德基、Beyond Meat這些巨頭的有力推動,國內人造肉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順藤摸瓜,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國內引入人造肉概念的多是快餐品牌,以往快餐一直被人詬病“不健康”,而此次引入人造肉時大打“健康牌”,而且目前還有一家券商高調表達了人造肉更健康的觀點:“從安全角度,人造肉可消除普通肉的寄生虫和微生物的威脅,降低人畜共患病和動物疫病的傳播。從營養角度,人造肉通過人工培育與成分調整,比普通肉營養價值更高。”

4月23日午后,人造肉板塊集體走強,雙塔食品和京糧控股相繼漲停,豐樂種業、大康農業漲逾9%,來伊份、北大荒、維維股份等多股走強。

而此次Beyond Meat聯合國際連鎖快餐企業,與國內人造肉供應商爭搶賽道,動起真格:為了開拓國內市場,Beyond Meat宣布開設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同時上線一個中文網站﹔星巴克宣布已在中國重新開放了超過95%的門店,全線銷售新品。

中國市場為何受重視

中國素食消費者佔比並不大,人造肉為何如此看重中國市場?

一方面是需求在增大,另一方面是市場體量小。目前國內並未出現絕對的行業巨頭,僅有從事植物肉業務的公司,如深圳齊善食品、江蘇鴻昶食品和寧波素蓮食品等,而且這三家企業2018年總營業額加在一起,仍遠遠低於Beyond Meat一家公司,國內人造肉市場集中度低,體量較小。

上市公司 供應商公告引起關注

就在資本瞄准國內市場、消費者卻不太買賬時,人造肉供應商發布一條公告引起了投資人士關注。

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人造肉概念的國內企業主要有雙塔食品、金字火腿、金健米業、海欣食品、安井食品等。其中,雙塔食品是Beyond Meat的豌豆蛋白供應商之一,其業務中20%的收入來自豌豆蛋白,就連此次星巴克、肯德基推出的植物肉產品也間接與雙塔食品有關。

近日,雙塔食品發布了一條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質押延期購回的公告,表示近日接到控股股東招遠君興農業發展中心函告,后者持有前者的部分股份辦理了延期購回。雙塔食品在這份公告中表示,其控股股東不存在非經營性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且截至披露當日,其控股股東的股份質押事項對其生產經營、公司治理等未產生實質性影響,也不涉及補償義務,不存在平倉風險。

投資者如何看待這份公告?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這份公告並不代表風險,通俗地解釋,或可類比“繼續質押借錢”的意義。不過,對於另一些關注人造肉領域的投資人士而言,“在資本借助市場情緒造勢的風口上,需要考慮到人造肉行業賽道還未走上正軌,仍需進一步規范和深化。”

業內觀點 人造肉想真正站穩腳跟須跨三道坎

人造肉迎來高光時刻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其發展前景的熱議。行業普遍表達長期樂觀的觀點,但指出想真正站穩腳跟,還需要繼續跨欄。

第一個門檻是價格貴。記者了解到,人造肉價格遠遠高於真肉的原因在於技術成本高,難以量產。國盛証券研報顯示,第一塊人造肉餅出現在2013年Mark Post 教授實驗室裡,當時的成本是 32.5 萬美元﹔五年后,Future Meat公司生產的人造肉成本是每磅 10000 美元左右。研報還稱,降低“培育肉”成本的關鍵因素是降低血清成本,而目前單算血清成本就遠高於鮮肉價值,由此導致“培育肉”缺乏價格競爭力,難以大量生產。

第二個門檻是口味“差”。雖然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造肉的口味已經無限接近真肉,但通過此次肯德基、星巴克的新品公測等促銷行為發現,目前市場上的人造肉產品,與國內消費者日常飲食習慣仍有差距,接受度存疑。

第三個門檻是無標准。目前人造肉在國內大打安全、健康牌,但記者查閱國家食藥監等部門的相關標准和監管制度,都沒有查到權威說法。近日,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向媒體公開表示,預測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市場份額將達60%,目前“人造植物肉”國標正在制定中﹔同時,中國工程院已啟動“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項目生物培育肉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將從戰略層面研究“培育肉”。

(責編:劉卿、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