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現金流吃緊、經營負重? 國產葡萄酒頻現借貸糾紛

2020年05月14日07:48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產葡萄酒頻現借貸糾紛

  國產葡萄酒的借貸糾紛,究其根本源於銷量問題。近日,寧夏原歌酒庄發布公告稱,根據《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定(試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決定同意原歌酒庄的股票終止挂牌。值得關注的是,原歌酒庄於2017年先后陷入兩筆借貸糾紛,涉訴金額累計840萬元。而威龍股份、中葡股份也曾先后陷入多筆金融借貸的困局,致使相關資金被凍結。目前,在進口葡萄酒的沖擊下,中國葡萄酒行業處於深度調整期,導致國產葡萄酒從銷量到體量一度萎縮。在業內看來,葡萄酒企業借貸糾紛的背后,是資金虧空的表現,所謂“銷量好”也只是表面光鮮,大部分產品是用來抵償貸款而並未進入市場渠道。

  現金流吃緊

  據原歌酒庄披露的公告顯示,原歌酒庄於2017年先后陷入兩筆借貸糾紛,涉訴累計金額840萬元,而公司也因出具了股東大會決議承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隨后,原歌酒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田生良持有的1180萬股股份被司法凍結,酒庄的公司宿舍、辦公用房、生活用房、1號庫房、酒窖也均被查封。值得關注的是,被凍結的1180萬股股份佔據公司總股本的35.15%。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三板的門檻很低,大多數公司都可以上,但並非上市就可以圈錢。原歌酒庄缺乏運營,資產規模也很小,並非寧夏的代表性酒庄。做酒庄是需要長期投入,短期內沒法變現,自身造血能力亦無法解決此問題。

  不過,“借貸糾紛”在葡萄酒企中並不罕見。去年9月,威龍股份實控人、控股股東王珍海因涉及多筆金融借款及民間借貸糾紛,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全部凍結。同時,王珍海又因違規擔保金額達2.5億元,導致威龍股份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2019年收入大幅下滑,其他融資渠道受限,導致部分貸款逾期。此外,中葡控股股東國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股份,在去年歷經20輪凍結及輪候凍結,而主要原因同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資深葡萄酒從業人士李欣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葡萄酒企業為了獲得現金流,通過股權質押等方式進行借貸,到期難以償還或被凍結。同時,國產葡萄酒的銷量並非看上去的光鮮,部分葡萄酒企的產品並未進入市場流通,大多用來抵押債款,而這會形成很大的經營隱患。

  經營負重

  原本存在感極低的寧夏原歌酒庄,尚困於業績低谷中,再因債務被查封酒窖而陷入經營低窪。根據原歌酒庄發布的公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08.69萬元,同比下滑11.61%﹔歸屬於挂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8.49萬元,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金額高於營業額。

  在市場上,原歌酒庄的身影也鮮少出現。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發現,葡萄酒區多為常見的長城、張裕等葡萄酒,並未有來自原歌酒庄的產品。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貓、京東等平台搜索,也並未發現該酒企的產品。

  而原歌酒庄在經銷商的印象中,也多為“缺乏運營,貸款多”等評價。一位葡萄酒經銷商透露,原歌酒庄的市場活躍度不是很高,少有市場推廣,跟酒商的關系也不密切。而且原歌酒庄融資和貸款比較多,品牌營銷能力薄弱,業績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因此酒企也不會選擇其產品。

  性價比之困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國產葡萄酒行業經過2001-2012年的加速發展階段后,自2013年進入調整期。2014年、2015年短暫回暖后,2016年起再次出現產量、銷售額、利潤等指標三連跌。歷經2019年的深度調整,葡萄酒企的業績仍難見起色。

  北京商報記者翻閱多家葡萄酒企財報數據發現,在12家上市挂牌葡萄酒企中,有6家出現虧損、6家淨利潤下降、8家營收下滑,虧損面達到50%。其中,王朝酒業虧損最高,達到7294.3萬港元,通葡股份、威龍股份以3131.47萬元和2586.51萬元的虧損緊隨其后。

  李欣新坦言,國產葡萄酒長期在低價位段競爭,但伴隨市場上葡萄酒的增多,消費者的品鑒和消費觀念逐漸成熟,國產葡萄酒的“價格牌”難以令消費者買賬。由於葡萄酒是舶來品,且文化根植於歐洲,進口葡萄酒在文化上已經佔得先機。同時,進口葡萄酒性價比遠高於國產葡萄酒。

  李欣新進一步強調,相較於進口葡萄酒,國產葡萄酒競爭力難以抗衡,一方面來自於品質,另一方面來自於市場布局規劃。高品質的葡萄酒需要長期培植和釀造,“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借貸的現金流隻能救急,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流轉問題,隻有真正的銷量才能帶來健康的現金流,當銷量難以提升,企業資金流不能形成閉環,依靠債務支撐運營風險很高。

(責編:劉卿、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