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豐食”入局外賣
低佣金吸引餐企入駐 順豐切入外賣江湖再起波瀾

疫情改變了餐飲業的業態,原本配角的外賣唱起了大戲,團餐業務也走到了前台。
最近,物流巨頭順豐推出了主打企業團餐服務的“豐食”小程序,在行業激起千層浪。
雖然順豐一再強調,上線“豐食”並非要叫板美團、餓了麼兩大外賣平台,只是試水之舉,但在業界看來,順豐早已是有備而來,外賣界或將從“兩人對決”轉場為“三人混打”。
低佣金吸引餐企品牌入駐
據豐食方面表示,這項服務是為企業提供專屬的團餐優惠,同時還支持企業員工餐補對接。從官方頁面的介紹來看,目前已經有包括德克士、必勝客、吉野家等多家知名餐飲品牌入駐了豐食。
據了解,豐食是順豐同城的業務之一,順豐同城本就和肯德基、麥當勞等餐飲頭部品牌合作提供送餐服務,現在,順豐干脆從送餐員變成了平台方。
“我們也准備入駐豐食,現在雙方正在洽談中。”至尊披薩創始人陳天龍告訴記者,對餐飲企業來說,順豐的加入,又多一家外賣平台可選擇,無疑是利好。目前豐食專注團餐業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思路,與美團、餓了麼有一定的差異,團餐量大,都是大品牌,對配送有更高標准要求,順豐在控溫運輸方面有明顯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據陳天龍透露,目前豐食暫不抽成收佣金,7月之后開始收取的佣金平均也較低。據了解,7月1日后上線的豐食,佣金基本低於5%,而目前美團與餓了麼這個數大概在15%-20%左右。而此前,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就“外賣佣金(扣點)過高”多次喊話美團,雙方一度僵持不下。
團餐外送真是香餑餑嗎?
記者點擊進入豐食小程序可以看到,目前隻開放給企業預訂。順豐也向外界強調,目前隻做團餐。
在復工復產初期,各地政府提出積極鼓勵推廣團餐,為企業正常復工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公布了一批預約式網絡訂餐企業名單。
這種形式,也讓因疫情堂食客流斷崖式下跌的餐飲企業看到了希望,同時外賣平台也看到了團餐形式巨大的需求。2月中旬,美團、餓了麼等企業就聯合多個地方政府、工業園區等機構,分別發起“放心工作餐直供”“企業團餐安心送”行動。
根據《中國團餐行業供應鏈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我國餐飲行業規模已經超過4萬億元,其中,團餐佔據30%市場份額。艾媒咨詢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今年有望達到1.69萬億元。
另一家企業級餐飲消費平台“美餐”已完成D+輪融資,最近一次是2019年8月20日,交易金額為數億元。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談到,疫情過后,在未來典型的聚集性消費如購物、團餐等場景中,各類組織、企業對於線上化、分布式、少接觸的零接觸解決方案的需求快速提升。
陳天龍介紹,團餐分幾種,包括學校、機關單位團餐,以及活動、會議、公司聚會團餐。目前,團餐業務體量較大的還是集中在學校、機關單位,一般都是有資質的大型公司承包,且對互聯網平台的依賴較小。“會議、公司聚會只是團餐細分市場的一小塊,所以在豐食之前也沒有成功的團餐平台。”
外賣領域“三分天下”將到來?
團餐市場規模上萬億元,但團餐配送亦如此嗎?順豐真就只是專注團餐外送嗎?“個人覺得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位外賣企業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說,順豐最終還是會涉足整個外賣業務。外界也紛紛拋出“豐食叫板美團、餓了麼”的說法。
實際上,2015年順豐就已涉足外賣,在2017上半年公司年報中提到,順豐最新拓展的外賣等同城配送業務增長幅度超過180倍,成為增長最快的新業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順豐憑借其快遞物流優勢,從企業團餐切入外賣市場是有可能的。而且以“團餐”為切入點,與兩大外賣平台形成差異化路線。
“這段時間我們公司都是提前訂餐。”廣州珠江新城某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孫小姐表示,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減少午餐時間員工與外面的人的接觸,但是也出現很多麻煩,每次統一點餐都得花費大半個小時,如果有統一配送的團餐,這樣會省掉很多麻煩。
疫情的出現確實使得外賣尤其是外賣團餐的需求量升高。孫小姐還表示,外賣送到公司后,同事們一起吃飯往往很快就吃完,以往午餐時間要耗費一個小時,現在半個小時就可以搞定,“大家休息的時間多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不少。”
不過,無論是單點還是團餐,外賣吃的時間長了,也會讓很多人心生厭倦。南方+客戶端的調查顯示,餐館全面開放后,接近半數受訪用戶有外出就餐的計劃,而前段時間更是有接近75%的受訪用戶已經在外面的餐廳吃過飯,其中超過31%的受訪用戶已吃過多次。
團餐外賣的競爭對手或是堂食
不過隨著疫情防控效果進一步顯現,外賣的蛋糕未必有想象中那麼香甜,堂食的需求有強力的后勁。在南方+客戶端的調查中,對於餐廳全面開放后,堂食和外賣怎麼選?雖然超過半數的受訪用戶覺得要看情況而定,但是選擇堂食的超過35%,選擇外賣的不到11%,其中,接近25%的受訪用戶認為堂食更適合朋友聚餐。
“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得好吃得舒心。”在某直銷企業工作的楊先生表示,雖說外出午餐會花費一點時間,但是卻暫時性地脫離工作環境,是另一種休息,“其實在公司的外賣,我們更多的是下午茶,偶爾一些外賣茶點就已經足夠了。”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就曾向記者表示,疫情讓餐飲企業集體覺醒,意識到私域流量的重要,“就我們了解的廣東省餐飲企業,有一定實力與規模者,紛紛借疫情建立自有會員體系、打造粉絲群”,甚至自建外賣團隊。
同時,一位餐飲從業者特別談到,高峰期的外賣配送是一個高技術含量操作,例如在配送高峰期的珠江新城某一片區,半小時就有1萬多條訂單,如何分配這些訂單,對外賣員配比、配送路程時間計算的精度要求,均高於順豐做快遞。外賣是一個互聯網化市場,使用互聯網的語言和玩法﹔而從基因來看,順豐還是偏傳統型的物流企業。所以,順豐要決心從外賣分食一杯羹,不是順路做那麼簡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