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鮮食玉米"搶佔"消費者餐桌 未來產業優化升級是關鍵

2020年07月14日08:17 | 來源:中國商網
小字號
原標題:鮮食玉米“搶佔”消費者餐桌 未來產業優化升級是關鍵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見習記者 馬嘉 文/圖)近年來,鮮食玉米產業在都市農業中脫穎而出。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萬畝,國審品種數量超56個,市場消費量達570億穗。相關專家透露,今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基本達到2500萬畝,比去年大幅增加約25%。但是對農民來說,種植鮮食玉米對冷鏈和物流要求過高,種植成本及后續銷售該如何布局,未來產業將如何發展?多名專家建議可從育種、加工、流通等方面入手推動產業的優化升級。

需求逐年上升鮮食玉米搶佔消費者餐桌主位

鮮食玉米也稱水果玉米,與普通玉米相比,具有甜、糯、嫩、香的特點。鮮食玉米從品質上分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從籽粒顏色上分,有黑色、紫色、黃色、白色等。從飼料到工業原料再到餐桌“新貴”,鮮食玉米在市場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7月10日-7月12日,2020年中國北京鮮食玉米大會暨北京鮮食玉米節舉行。中國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204個鮮食玉米品種進行了展示,其中甜玉米76種,糯玉米69種,甜加糯玉米59種。

“我和孫女每天早上都要吃甜糯玉米。”一位前來參加展會的消費者對中國商報記者說: “玉米買回家后就凍起來,可以生吃、蒸煮,還可以用作排骨湯的配菜。一年能吃幾十斤。”

鮮食玉米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餐桌必備,國內市場對鮮食玉米需求逐年上升。北京華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閆偉發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已經銷售了約2000畝地的鮮食玉米種子,銷量比去年翻了近一倍,種植面積也在逐年擴大,市場接受程度非常高。”

“不少‘粉絲’、電商平台和網紅會與我們的種植戶聯系,在直播間和店鋪中挂出我們的鮮食玉米來吸引顧客,他們的回頭客非常多。” 閆偉發說道。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萬畝,國審品種數量超56個,市場消費量達570億穗。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所高級農藝師田志國表示,今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基本達到2500萬畝,比去年大幅增加了25%。

產業逐漸擴大 農民可實現多樣化種植

鮮食玉米產業在全國逐漸鋪開。閆偉發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自家企業研發的鮮食玉米種子在河南南陽、河北邢台、青島、天津等地熱銷,尤其在農村合作社中更是供不應求。

在北京,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自2015年起每年增長10%-15%,主要分布在房山、大興、密雲等區。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推廣研究員王俊英介紹,高端優質鮮食玉米約佔玉米種植面積的30%以上,正逐漸成為種植者的首選。

“今年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在北京能達到3.5萬畝左右。” 王俊英介紹說:“一家一戶種植面積平均在50畝以上,多的有三五百畝,也有種植好幾千畝的合作社。”

跟普通玉米按斤賣相比,鮮食玉米是按穗賣的。 “市面上鮮食玉米的平均價格是0.7元一穗。在玉米搶早上市的情況下,價格還能賣到1.5元一穗,像南方的一些地方能賣到兩三元一穗。”田志國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農民種植一畝地的鮮食玉米能賺500-800元,比種植普通玉米的收入高300-500元。此外,在一些電商平台上,優質鮮食玉米的售價能達到30元五根。

除了售價上的高回報,農民還可利用鮮食玉米成熟期短的特點實現多樣化種植。“鮮食玉米成熟期比普通玉米要短,在乳熟后期基本就可以收獲了,比普通玉米早20多天。” 田志國告訴商報記者:“農民可利用這個茬口種植一些小蔬菜,這對他們是個不錯的選擇。”

技術要求高 如何打通產業最后一公裡

鮮食玉米雖然在現代農業裡發展迅速,但因需要保持鮮嫩的口感,其對冷鏈和物流的要求極高。此外,從鮮食玉米的“採、儲、運”到“加工、推廣、銷售”,都需要專業公司打通最后一公裡。

“甜玉米植株比普通玉米矮,對種植技術要求也高。”推廣研究員王俊英說道:“鮮食玉米存放期短,如何做好后期加工產品,如罐頭、果汁、真空包裝、速凍等問題還需要相關企業加入,進一步解決。”

目前針對鮮食玉米的龍頭加工企業較少,還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如果鮮食玉米加工做得好,產值會翻倍。”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中國作物協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委員李建生介紹道:“河北唐山、吉林一些地方有很多加工企業也在接觸鮮食玉米產業,但現在跟消費者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如何實現鮮食玉米產業升級?多名專家從育種、流通等方面給出建議。王俊英提出加強鮮食玉米新品種培育,種植高產、優質、易加工的鮮食玉米新品種,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

加強加工業是鮮食玉米產業健康發展的趨勢。李建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可以通過加工解決玉米的保鮮問題,如做成真空包裝、加工成果汁等維持鮮食的口感。”“鮮食玉米種下去就要賣掉,還要跟訂單農業、市場、鮮穗收購相關鏈條相結合。” 高級農藝師田志國說道:“現在的鮮食玉米產業像訂單農業的雛形,播種前會跟收購商提前溝通播種的時期,再與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形成鏈條。”

(責編:歐陽易佳、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