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消費提示:科學辨識信用卡分期業務 "免息分期"中免息不等於免費

2020年07月31日15:29 | 來源:人民網-消費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31日電(劉卿) 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消息,近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信用卡分期業務和投保個人貸款保証保險的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信用卡“免息分期”中免息不等於免費,不同分期期數對應不同的手續費費率﹔互聯網申請貸款投保時,切勿盲目勾選“已知曉”等按鈕直接跳過重要信息,以免產生不必要糾紛。

信用卡“免息分期”中免息不等於免費

案例表示,宋女士就其持有的信用卡,自第一期賬單開始辦理分期還款業務,在按期還款三十幾筆后,宋女士發現支付的手續費和利息高於自己理解並計算的金額,故引發與發卡行之間糾紛。根據此類信用卡業務投訴熱點和消費誤區,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要科學辨識信用卡分期業務,對分期業務收費做到心中有數,養成理性消費、合理負債的理念。

科學辨識信用卡分期業務。在實務中,經與銀行達成一致,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對未還賬單申請分期償還,也可以對購車、裝修等大額消費申請分期償還。若持卡人急需現金周轉,可以在信用卡預借現金額度內申請現金轉賬或現金提取。根據相關監管規定,預借現金業務原則上不享受免息還款期或最低還款額待遇,持卡人確需分期償還的,可申請辦理。

對分期業務收費做到心中有數。銀行對信用卡分期業務通常會收取一定的利息或手續費(有時簡稱為息費),消費者如遇到銀行宣傳信用卡“免息分期”,請務必了解清楚其具體含義,因為免息並不等於免費。有的銀行對分期業務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不同分期期數對應不同的手續費費率,消費者可以選擇分期或者一次性支付手續費。消費者在辦理信用卡分期業務時,請認真閱讀合同條款,尤其是涉及手續費、違約金計算等,必要時可向銀行詢問確認,避免因分期過多造成高昂的個人財務成本,最終因入不敷出導致征信受損。

養成理性消費、合理負債的理念。理性消費是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前提。近年來,一些消費者在個人收入無法滿足消費需求時,往往會辦理多張銀行信用卡進行循環透支消費,一旦個人賬務管理不善,可能會陷入“以卡養卡”的債務怪圈。更有甚者,少數消費者在信用卡也無法滿足自身需求時,會通過其他途徑借款,極易落入非法高利貸陷阱,最終債務纏身,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嚴重傷害。此外,監管要求個人信用卡透支應當用於消費領域,不得用於購房,不得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消費領域。因此,請廣大持卡消費者一定要樹立量入為出的正確消費觀和理財觀,對消費、儲蓄、負債做好合理規劃。

互聯網申請貸款投保時 切勿盲目勾選“已知曉”等按鈕直接跳過重要信息

案例顯示,楊先生在互聯網上向某銀行申請10萬元貸款,並選擇了投保某保險公司的個人貸款保証保險,按照提示進入投保環節,在后續頁面中出現了個人征信業務授權書、保險產品介紹、投保須知及投保協議等。楊先生急於獲得貸款,未仔細閱讀就直接勾選了“已知曉”並進行了下一步操作。楊先生事后發現,自己雖然成功獲得貸款,但根據投保協議,除了每月還款金額外,還需支付一定數額的保費,融資成本比自己預想中的更高,從而引發爭議。根據此類投訴熱點,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

正確認識個人貸款保証保險。個人貸款保証保險(或個人借款保証保險)的投保人為借款人,被保險人為貸款人。購買個人貸款保証保險屬於信用增進(下簡稱增信)措施之一,除此以外,增信措施還包括第三方擔保、抵押或質押擔保等等。個人消費貸款等實務操作中,借款人可以通過購買個人貸款保証保險方式用以增信從而獲取相應貸款,因此借款人為此購買時請看清所購險種。

合理評估個人貸款及投保需求。個人貸款保証保險作為增信措施之一,在實務操作中應遵循自願原則,即貸款人不能強制消費者購買貸款保証保險,但借款人也可能因缺乏其他有效的增信措施而無法獲得貸款。因此,請消費者務必結合自身的還款能力綜合考慮是否貸款或投保。消費者若投保了個人貸款保証保險,則融資成本中除貸款利息外,還將包括保証保險的保費,請消費者切勿忽略這部分融資成本。

認真對待借貸和投保辦理流程。借款人在辦理貸款手續時,如確需投保個人貸款保証保險的,除關注貸款協議外,還應仔細閱讀個人貸款保証保險的投保材料,尤其關注保險責任、除外責任、繳費方式、繳費金額和繳費期間等關鍵內容,了解清楚后再簽字確認。若通過互聯網申請貸款並投保,則請務必留意貸款操作頁面的各個流程環節,根據頁面提示認真閱讀投保須知、保險條款等,清楚自身權利義務,切勿盲目勾選“已知曉”等按鈕直接跳過重要信息,以免后續產生不必要糾紛。

按時履約還款維護個人征信。投保個人貸款保証保險並不能免除借款人的還款義務,如果借款人發生貸款逾期或違約,保險公司會先行向貸款人賠付,然后對借款人進行追償,並可能上傳計入個人征信系統,對借款人未來的貸款、出行、就業等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請消費者理性借貸,在辦理貸款后遵守合同約定,按時還款付息、繳納保費,切勿因過度負債、無力償還貸款而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責編:劉卿、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