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消費提示:小心別中了“黑中介”貸款的“定制圈套”

2020年09月08日10:04 | 來源:人民網-消費頻道
小字號

僅憑身份証,當天可放款?無視黑白戶,無條款貸款?特殊渠道快速、低息貸款?貸款“黑中介”打著吸睛幌子誘騙借款人,如果不注意辨別就很容易上當受騙。7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謹防貸款“黑中介”定制圈套,正確貸款“三要三不要”,遠離貸款五大“圈套”。

圈套一:“包裝貸款”。“黑中介”謊稱通過包裝資料可以解決借款人“銀行流水不夠、收入不達標”等資質方面的困難。但當你拿著造假資料去申請貸款時,便存在很大的風險:一是資料造假被金融機構查出,結果自然是拒貸,還會被金融機構列為黑名單﹔二是個人信息泄露“被貸款”,相關資料可能被黑中介拿去申請貸款。

圈套二:“無需審批”。“1分鐘辦理、無需審批”、“僅憑身份証,當天可放款”,“黑中介”一般將目標鎖定在收入不穩定人群,“1分鐘辦理、無需審批”、“僅憑身份証,當天可放款”是很好吸引該人群的噱頭。而被這些虛假信息迷惑雙眼的借款人,往往拿到的是一份“天價”合同,最終造成無力償還的結果。

圈套三:“貸前收費”。“黑中介”承諾低息、快速放款,但前提是借款人先要交一定的保証金、押金,以証明自己的還款能力。一旦借款人交了錢,“黑中介”就會消失無蹤。正規的金融機構在正式放款前是不會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費用的。而“黑中介”一般沒有實際業務,圖的就是借款人支付的各種費用,因此會在貸款過程照中,以各種名目收取費用。

圈套四:“宣稱有關系”。“黑中介”宣稱自己在金融機構有熟人或者有關系,可以幫助借款人輕鬆貸款,而且利息很低,不過需要繳納一定的服務費。如果借款人信以為真,交了所謂的服務費,貸款無望反倒被騙了服務費。正規的金融機構,都有嚴格的貸款審核流程,並不是內部人員就能左右的。

圈套五:“洗白征信”。“黑中介”慌稱隻需幾千元就能洗白個人征信,無論多花、多黑都能洗白,以避免貸款被拒。一旦你信以為真,被騙的就是你。征信報告隻有上報的商業銀行,才可以修改、更正,除此之外,任何機構或個人都是無權更改的。不良征信記錄,會在還清全部逾期欠款及罰息的5年后自動消除。發現征信有不良記錄時,要積極處理,並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才是正確之道。

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正確貸款“三要三不要”。

花錢要理性,不要讓個人貸變成“燒錢貸”。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對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量入為出、理性借貸﹔不要忽視自身的實際收入水平,不計后果、盲目借貸,否則一旦資金斷流,就容易陷入“黑中介”貸款的“定制圈套”。

借錢要正規,不要把“假李鬼”當成“真李逵”。“三看”辨別正規金融機構:一看聯系方式與經營場所。正規的金融機構會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聯系方式,並非隻有一個簡單的貸款網站,並非一個QQ號或一串手機號碼。二看前期費用和貸款利率。從貸款利率和前期費用來看,遇到“無門檻、低利息”的貸款產品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正規的金融機構在正式放款前是不會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費用的。三看受理區域與營業執照。正規的金融機構一般隻辦理當地業務,有利於控制信貸風險,而非正規機構一般會聲稱“可辦理全國業務”,這是他們異地行騙的一種手段。正規的金融機構會在當地工商部門注冊,借款人可以登錄當地工商部門網站看看是否已經注冊。

救濟要理智,不要讓中介貸變成“中介害”。如果不幸陷入“黑中介”貸款陷阱后切忌自亂陣腳,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尋求正確的救濟渠道。消費者應保留相關証據,及時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不要因為害怕,被“黑中介”恐嚇、威脅,在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財產損失和不法侵害。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