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網友熱議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

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動力

本報記者  葉  子
2020年09月11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9月8日,觀眾在服貿會上參觀。
  陳曉根攝(人民圖片)

  9月8日,觀眾在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展區裡與京劇演員合影。
  新華社記者 鄭 悅攝

  9月8日,觀眾在服貿會上觀看機器人在微生物實驗室檢驗樣品。
  陳曉根攝(人民圖片)

  9月9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在北京落下帷幕。過去一周,這一盛會成為網絡上最受關注的活動之一,微博話題“服貿會”的閱讀量已超1.6億次。

  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圍繞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提出重要倡議,宣示了中國擴大開放新舉措,向世界展現中國打造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的信心和行動。致辭內容高屋建瓴、擲地有聲、振奮人心,在廣大網友中引發熱烈反響。

  服務業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說:“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台、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服務廣泛應用,對促進各國經濟穩定、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放眼未來,服務業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

  的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7月31日正式開通,具備精准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服務世界,造福人類﹔中歐班列,以運輸服務促進中歐貿易,被稱作“鐵軌上的絲綢之路”﹔巴西美麗山二期供電工程,將亞馬孫河流域的清潔水電輸送到裡約熱內盧,滿足220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大興機場,由來自6個國家的30余家公司聯合設計,見証了全球最大單體航站樓5年建成的奇跡﹔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讓全世界分享了古老中醫與現代醫療科學結合的豐碩成果﹔“萬村通”讓非洲人民“通世界”,1萬個村落接通衛星電視信號,實現中非文化貿易互聯互通……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的文章《服貿會,全球服務如何互惠共享?》中的這組例子,充分反映了中國和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新成就。

  買菜用手機、開會靠視頻、小病網上看……新華網文章《業態革新·技術進化·邏輯顛覆——從2020年服貿會看中國服務消費新趨勢》一文指出,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技術飛速更新讓消費體驗更便捷高效,反向定制、柔性制造改變了傳統消費習慣和生產邏輯……2020年的服貿會,也成為觀察中國服務消費的一扇新窗口。

  能自動識別指揮者手勢的“5G+AI”智能樂隊,會做八大菜系3000多道菜的炒菜機器人,穿行工廠搬運貨物的無人配送車,抗擊疫情“利器”移動式X光機,餐飲業“新寵”智能取餐櫃和收銀機……不少在北京的網友,已經到現場體驗過服貿會上展出的“黑科技”了。

  許多網友表示,本來覺得服務貿易還是比較陌生的詞,通過了解本屆服貿會發現,服務貿易就在自己身邊。旅行、教育、金融、文化娛樂、交通運輸等領域,都可以進行服務貿易。通俗地說,貨物貿易通常“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服務貿易買賣的不是貨物,而是服務。

  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的文章《中國為何要辦服貿會,習近平致辭傳遞鮮明信號》指出,在中國,“北上廣”三大盛會,可謂各有擅長。在貨物貿易領域,上海進博會側重進口,廣州廣交會側重出口,北京服貿會則聚焦服務貿易。中國將推動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北京舉辦服貿會,就是這一戰略的關鍵落子。這也有利於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危和機同生並存,迷霧之下世界經濟走向何方?

  在致辭中,習近平主席提出3點倡議:“第一,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第二,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第三,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這些倡議宣示了大變局下倡導開放合作的中國聲音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很快成為金句被廣泛傳播,並引來網友轉發點贊。

  新華網評文章指出,服貿會是一座與世界互惠共享服貿紅利的“彩虹橋”,而3點倡議讓這座“彩虹橋”更絢麗。3點倡議契合了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各國面臨的艱巨任務,彰顯了中國迎難而上的大國擔當,傳遞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對外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與世界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實現合作共贏的決心和信心,對全球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不難發現,3點倡議中,一個關鍵詞一以貫之——“合作”。本屆服貿會的主題是“全球服務,互惠共享”,這也說明,服貿會搭起一個平台和橋梁,展示各國服務貿易領域新發展和新突破,並通過攜手合作讓這些成果跨越國界,為全世界人民共享。

  人民網的文章《全球服務貿易發展呈現哪些新趨勢?聽聽專家怎麼說》引用了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黨組書記高燕觀點,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服務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各國各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展望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中國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將為境內外服務提供者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社交平台上,一家從第一屆京交會就開始參展的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感慨,借助這個平台,合作伙伴的數量和貿易額都有明顯提升,企業在這個平台上感受到了萬物互聯時代的澎湃力量。“我們見証了服貿會的成長,更希望服貿會見証企業的壯大。”關於服貿會搭平台、促發展的作用,參展商的這份感受或許是最有說服力的體現。

  網友“大沙清”感慨:“是啊!要求變求通求合作,共渡難關!”網友“維維”說:“這就是偉大祖國的開放態度,彰顯了大國風范。”網友“逍遙楚留香”表示:“大家要迎難而上,共克時艱!”

  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

  在致辭中,習近平主席表示,“為更好發揮北京在中國服務業開放中的引領作用,我們將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加大先行先試力度,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開放平台,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網友認為,這些舉措給北京開放創新賦予了更深遠的意義和使命,為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推動北京市服務業開放再上新台階注入了動力。

  9月7日,北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北京市關於打造數字貿易試驗區的實施方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設立工作實施方案》,為數字貿易試驗區建設繪制了具體施工藍圖,成為對2020年服貿會全面擁抱數字經濟的最新注腳。

  連日來,微博賬號“北京發布”“北京市商務局”等持續推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雲推介,並打出“從這裡,推開北京之門”的宣傳語,通過豐富詳細的圖文視頻介紹,讓網友們在線上就能感受北京開放的創新創業環境和城市氛圍。

  其實,服貿會“落戶”北京,離不開北京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底氣。北京是全國第一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5年多來探索形成了122項全國首創政策或創新制度安排,累計向全國或自貿區推廣了6批25項創新經驗。

  人民網文章《北京:擴大服務業開放 加速“雙循環”形成》中,介紹了近年來北京市服務業開放的成果。2019年,北京服務業佔GDP比重達83.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9.6個百分點。2015年至2019年北京累計利用外資818.8億美元,佔全國利用外資的12.5%。其中服務業累計利用外資762億美元,服務業利用外資佔比從2014年的87.7%提升至2019年的95%。2019年北京服務貿易實現進出口額近1.1萬億元,佔全國服務貿易的1/5,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老舊廠房變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園﹔曾經冒煙點火的首鋼高爐成了冬奧會的場館﹔過去臟亂差的市場,如今改造成了居民抬腳可休憩的綠色公園……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的報道也稱,近年來,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進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顯著成效。

  一系列創新成果和詳盡的規劃措施,讓網友們對一個更加開放、服務業更加繁榮的北京充滿期待。

  帶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從6月的廣交會到9月的服貿會,再到將於11月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中國正以一連串全方位、立體式的擴大開放行動,為國際社會提供著當下最為稀缺的交流平台。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說:“中國將充分利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各類平台,推動開展政策和經驗交流,建立和培育政府間、國際組織、商協會及企業間多樣化伙伴關系,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不斷形成更多務實合作成果,使各國人民共同享有服務貿易增長成果。”

  擲地有聲的話語背后,是中國打造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的信心和決心。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也為全球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新華社“第一報道”欄目的圖文作品《挑戰面前,習主席這些倡議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信心和動力》,採訪了多國和國際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大家表示,在全球范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的致辭表明,中國正切實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蘇,並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讓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服貿會的前身京交會誕生於2012年,已成功舉辦六屆,展覽面積從首屆的5萬平方米擴大到第六屆的16.5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從首屆的1000多家增加到第六屆的2100多家﹔意向成交額從首屆的601.1億美元增加到第六屆的1050.6億美元。今年的服貿會更是吸引了來自148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機構參加。規模從小到大,影響與日俱增,服貿會的發展壯大,是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結出的碩果,也彰顯著“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的決心。

  正如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的文章所說:放在世界來看,我們或許更能理解,服貿會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聚焦。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沖擊,讓服務貿易發展遭遇嚴峻形勢。與此同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服貿會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線下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舉辦服貿會,既彰顯著中國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也為經濟全球化注入了新動力,提振著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

  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分析認為,種種新舉措新主張,正推動中國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加速邁進。前段時間,“新發展格局”引起海內外熱議。實際上,“新發展格局”指向更高的發展質量,也指向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內需,擴大對外開放,世界將分享到更多的中國發展紅利,中國也將以自身發展助推全球共同繁榮。

  網友“沂蒙山水”說:“我們邁向未來的步伐堅定不移!”網友“明樓”說:“越是艱險越向前,奮發有為,未來可期。”網友“開心哥”說:“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未來!”網友們認為,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誰更開放,誰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獲取更多市場信心。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面向未來,一個更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必將不斷為世界繁榮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