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天價藥”貴不貴,誰說了算

2020年09月21日08:04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多年來,一些藥品,尤其是治療癌症等急難重症的“救命藥”,常常因“貴”面臨諸多爭議。而在醫藥領域的專業人士看來,很難從醫學角度去評判一款藥物是否太貴。醫生用不用藥,取決於病人的病情,並不是價格。

俗話說“金眼科,銀外科”,眼科用藥常常價格較高。為此,難免有人心裡犯嘀咕,這麼貴,合理嗎?

而近期,諾華和羅氏旗下的眼科用藥雷珠單抗(Lucentis)就因為“賣得貴”被法國政府開了罰單。

近日,法國競爭管理局網站消息稱,諾華制藥集團、羅氏以及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三家生物制藥公司被處以創紀錄的4.45億歐元罰款,原因是三家藥企在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藥物雷珠單抗的營銷中存在市場違規行為。

這是法國競爭管理局經過6年的調查作出的裁定,這3家公司為了獲取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藥物市場的最大效益,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臨床藥物使用。諾華因此被罰款3.85億歐元,而羅氏和基因泰克必須支付5900萬歐元以上的罰款。

明明可以更便宜?

雷珠單抗究竟是什麼藥物?它貴得合理嗎?為何其與貝伐單抗的價格差異頻頻引發醫療機構、企業和監管者之間的糾紛?

公開資料顯示,雷珠單抗由羅氏旗下基因泰克和諾華合作開發,可以結合並抑制VEGF-A(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屬於抗新生血管生成藥物。它於2006年在美國上市,商品名稱“Lucentis”。作為全球首批上市的眼科單抗產品,其上市的消息在當年還被評為美國十大衛生領域新聞,重要性可見一斑。

據悉,羅氏擁有雷珠單抗在美國的商業化權利,諾華則擁有該藥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權利。僅在2018年,雷珠單抗分別為羅氏和諾華帶來了16.59億瑞士法郎和20.46億美元的銷售額。

而在此次爭議事件中,被作為參照物的是一款名為貝伐單抗(Avastin)的藥物,它由羅氏旗下基因泰克研發,是雷珠單抗的姊妹藥。

由於獲批治療各種腫瘤,貝伐單抗的臨床使用多在癌症領域,而雷珠單抗的使用則多為眼底,例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wet-AMD,2012)。那麼,一款腫瘤藥,一款眼科藥,為何能互為參照?

事實上,貝伐單抗和雷珠單抗可謂“同根生”。兩種藥物成分的分子結構相似,都可阻止血管生長。但在獲批的適應症上,貝伐單抗和雷珠單抗卻大不相同。自2004年2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以來,貝伐單抗目前已拓展至非小細胞肺癌、膠質母細胞瘤等8個實體瘤適應症。2010年,貝伐單抗在中國獲批。

根據法國官方的說法,兩家公司的營銷手段使得衛生部門難以比較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相對成本。由於兩款藥品的藥物原理相似,同樣可以對眼部疾病產生積極作用,因此醫生開始推薦患者使用價格更為親民的貝伐單抗。據悉,雷珠單抗的每次注射費用為1161歐元,而貝伐單抗的費用僅為40歐元,甚至更低。兩家公司通過不當的營銷手段促使患者使用雷珠單抗這一做法,大大增加了法國的社會保障負擔。

兩公司決定上訴

一直以來,外企的藥物管線都主打“腫瘤+慢性病”,以保障財務收入。作為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開發單位,羅氏在這兩款藥物上都獲得了巨額收入,雷珠單抗是因為價格高,而貝伐單抗是因為用得廣。

根據2017年全球藥物銷售額TOP 100排行榜,貝伐單抗以68.98億美元排名第七,而雷珠單抗以20.46億美元排名第57。由於作用機制適應症廣泛,貝伐單抗如今已是多種治療方法的基礎用藥。2018年、2019年,貝伐單抗全球銷售額分別達到68.5億瑞士法郎和70.7億瑞士法郎。其中,歐美地區仍是其銷售的核心地區。2019年美國和歐盟地區該藥物銷售額分別為30.19億瑞士法郎和17.94億瑞士法郎。

但令人困惑的是,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都是羅氏和諾華共同研發的分子結構相似的藥物,價格卻差異很大。

東北証券數據顯示,進入我國醫保前,雷珠單抗的價格是9800元/支,貝伐單抗的價格為5000元/瓶。截至目前,雷珠單抗在我國的價格已經降到3950元/支,而貝伐單抗在2018年也降到了1934元/瓶,但兩類產品仍存較大價格差。這也成就了貝伐單抗能等效治療黃斑變性且價格更親民的美名。

某醫藥行業咨詢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貝伐單抗在臨床使用中顯示出了對黃斑變性有一定療效。法國的醫保體系允許超適應症報銷。因此,從節約醫保資金的角度出發,即使該適應症沒有獲批,法國仍更願意讓醫療機構使用價格較低的貝伐單抗。這也就形成了與價格較高的雷珠單抗之間的‘矛盾’。不過,在我國,超適應症報銷是不被允許的。”

事實上,此次並非諾華制藥和羅氏首次被指控違規營銷雷珠單抗藥物。

2012年,諾華制藥曾被英國衛生監督機構指控涉嫌引導醫生和醫院使用雷珠單抗,此項指控最終以諾華制藥的申訴成功告終﹔2014年,意大利衛生部指控諾華制藥以及羅氏利用市場壟斷地位操縱貝伐單抗和雷珠單抗的銷售,此項指控成立,諾華制藥和羅氏最終被處於1.2億歐元的罰款。

而針對此次法國政府的處罰決定,羅氏方面回復《國際金融報》記者稱,“我們很遺憾地看到市場競爭主管機構作出的這個決定,對此表示尊重但不認同。羅氏一直都將患者的最大獲益作為初心,並嚴格遵守全球健康主管機構的法規。我們對我們行為的正當性充滿信心,並將會對該決定進行申訴。”

針對上述事件,諾華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出具了一份企業申明稱,“諾華對法國競爭管理局(FCA)的決定非常失望,並強烈反對FCA對諾華反競爭行為的指控。”諾華也表示准備向法院起訴。

醫學角度難分“貴賤”

多年來,一些藥品,尤其是治療癌症等急難重症的“救命藥”,常常由於“貴”而面臨諸多爭議。每一場有關“天價藥”的爭議,最終都會溯源到對“成本”的追問。而企業給出的回答,往往都是藥物研發前期投入大,且一款成功的藥物背后存在大量的失敗藥物,再加上后期的臨床試驗和商業推廣等費用,價格高昂似乎在所難免。

專家提示,黃斑變性是世界范圍內造成視力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有近2億人受到影響。民生証券調研數據也顯示,2019年國內眼底病患者人數約2573萬人。2018年,中國黃斑變性患者總數超過400萬,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5.5%,70歲以上人群可達到36.7%。

多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的眼科醫生均表示,很難從醫學角度評判一款藥物是否太貴。但是,黃斑變性是個常見且危害不小的疾病。和承擔失明的風險相比,花錢治病是在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必須做的事。目前,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眼部血管病變的治療藥物中,共有三種抗VEGF藥物,分別是雷珠單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並沒有貝伐單抗。其中,雷珠單抗的獲批適應症最多,因此使用也較普遍。醫生用不用藥,取決於病人的眼部病情,並不是價格。

談及雷珠單抗的效用,浙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邱培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黃斑變性分干性和濕性兩種類型,濕性黃斑變性發展到后期可能會導致失明。目前,臨床上會用到雷珠單抗,根據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該藥物的療效是確切的。同時,雷珠單抗的給藥方式是眼內玻璃體腔注射。因此,臨床注射該藥物時,還會一並產生注射費用、麻醉費用等,總價大概會累計到4000多元。”

那麼在未來,被譽為“低價高效”的貝伐單抗可以用來治療該疾病嗎?針對貝伐單抗在黃斑變性疾病方面的科研規劃等問題,截至《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稿,羅氏尚未給出回復。

不再“一枝獨秀”

近年來,黃斑變性市場不斷擴大,又不斷有新藥被研發出來:2011年,拜耳的阿柏西普(Eylea)在美國上市,2014年該藥物全球銷售數據超過雷珠單抗﹔2013年,國產藥康柏西普在中國上市。這意味著,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諾華的雷珠單抗都備受牽制,一枝獨秀的日子不覆存在。於是,也就有了降價2600元進醫保的故事。

為了鞏固自身在眼科市場的地位,諾華的新一代藥物Beovu誕生。據法國媒體報道,諾華一直在努力說服眼科醫生接受新一代眼科藥物Beovu,這是一種糖尿病黃斑水腫新藥,看似是雷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的升級版。據企業介紹,Beovu首次實現每3個月給藥1次,具有極大的便捷性。去年10月獲得FDA批准后,上市不足3個月便有3500萬美元的銷售收入,今年2月在歐盟也獲得批准。但是,美國視網膜專家學會報告了在Beovu患者中出現的14例視網膜血管炎的病例,其中大多數的副作用嚴重到足以使患者視力喪失。

可以預見的是,同樣是治療眼部黃斑病變,因為被法國處罰,諾華這款升級版新藥定價權將備受爭議。目前並不清楚Beovu的最終定價是多少,但是因為爭議較多,諾華可能被迫下調該藥市場份額。

除此之外,諾華的多個“天價藥”和新藥銷售模式已經被世界多國詬病,該公司今年以來丑聞、官司、罰金不斷,不僅限於眼部治療藥物,更涉及多國衛生部門腐敗問題。

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SEC)經過多年調查發現,諾華涉嫌違反了《反海外腐敗法》,其和前眼部護理子公司愛爾康醫藥公司涉嫌賄賂希臘、越南和韓國公立醫院和診所,最終雙方同意支付總計3.47億美元來達成和解。此外,諾華還被指控組織成千上萬次虛假教育活動,為醫生提供高昂的演講費、奢華的晚餐和美酒,以誘使他們開出處方讓病人使用該公司的心血管和糖尿病藥物。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