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訪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

本報記者  趙展慧
2020年09月27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部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有關工作。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如何持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是應對危機和長期發展的需要

  記者:為什麼把“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納入“六保”任務中,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劉偉: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主要著力點。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六保”任務重要組成部分。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從縱向看,要保障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暢通﹔從橫向看,要保障產業間、地區間、供給和需求間的暢通。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應對危機挑戰必須樹立的底線思維。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強化底線思維。經濟運行的底線就是產業鏈供應鏈不斷鏈,國民經濟循環不停頓。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但同時也面臨“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增速放緩、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問題。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高質量發展要求從依靠要素投入量擴大為主轉變為依靠效率為主,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正是提升生產效率的必然要求。

  因此,無論是應對危機還是長期發展,都必須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正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技術問題,而是重塑我國經濟發展優勢不可或缺的一環。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記者:目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復工復產情況良好。鞏固擴大這一成果我們有哪些優勢?

  劉偉:全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這說明中國產業鏈供應鏈有很強的韌性,中國經濟能更多立足國內市場循環起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能夠持續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信心來自“天時”——中國經濟仍處在發展的“青年期”,體格壯,扛摔打。

  一方面我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深入發展階段,去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突破60%,農業勞動力就業比重從改革開放初期的70%以上降至目前的30%以下,以現代信息技術支持的現代服務業顯著增長。

  另一方面,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我們定下目標,到21世紀中葉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些都說明,中國經濟仍處在抗擊打能力較強的“青年期”。

  信心來自“地利”——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空間大,易騰挪。

  看內需,2019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5萬億元,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億元。看潛力,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和城鄉發展情況差異較大,這是短板也是潛力所在。東部發展速度緩下來,中西部發展速度趕上來,持續增長的后勁強、周期長。地域廣,騰挪空間也大。疫情防控期間,我國有1000多個縣城沒有發生過疫情,這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和經濟秩序的恢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中國經濟是大國經濟,具備“兩個80%”特征:80%的勞動力、資金、原材料、能源等生產要素由國內供應﹔80%的產出在國內市場銷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2008年以來,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年超過100%,中國有能力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信心來自“人和”——中國基本經濟制度具有很強的優越性,逆周期、抵御危機能力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結合在一起。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通過宏觀調控、立足擴大內需,率先走出陰影,並對世界做出人民幣不貶值的庄嚴承諾。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經濟仍保持9.6%的強勁增速,2010年增速更是突破了兩位數。這都說明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能夠有效統籌政府和市場“兩隻手”,有很強的抵御危機、逆周期調節能力。

  依靠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穩中有進

  記者: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上升,我國發展任務艱巨,今后要如何在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同時提升其競爭力?

  劉偉:在當前情況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不進則退”。穩鏈固鏈,同時還要強鏈延鏈,推動結構升級。而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穩中有進,必須依靠創新。

  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突破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隻有在關鍵領域不被“卡脖子”,才能建立不受制於人的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國內大循環。

  依靠制度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形成競爭有序、統一開放的市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同時不斷擴大開放、提高開放水平。

  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已超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30%。疫情防控期間,我國對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們要通過創新,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同時,向高端邁進,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提供強勁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7日 02 版)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