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豐年不忘災年 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宋洪遠
2020年10月27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早在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良好美德。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要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珍惜節約糧食,減少損失浪費意義重大

  一是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要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從古至今,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優良家風。“溫飽不忘飢寒”“豐年不忘災年”,珍惜糧食一直是老一輩勞動者的良好作風與生活習慣。厲行糧食節約,減少損失浪費,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氛圍,是彰顯文化自信、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現實要求。

  二是深入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遵循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我國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糧食安全之路,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了糧食市場供應穩定。但從生產環節來看,盡管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收獲、儲備、流通等環節的損失問題還亟待解決﹔從需求環節來看,盡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是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必然要求。

  三是應對化解國際糧食供應鏈變動風險的要求。長期以來,以相對穩定的國際糧食供應鏈為補充,我國的糧食市場供應量與價格總體穩定。但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國的糧食生產與出口面臨嚴峻挑戰。全球的糧食供應鏈遭受沖擊,國際貿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樹立糧食危機意識,厲行糧食節約,是應對國際糧食供應鏈不確定性變化,化解國內糧食安全隱患的內在要求。

  推動做好生產、流通儲備、加工消費等環節的糧食節約工作

  在糧食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中,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損失和浪費。科學減損,厲行節約,就等於綠色增產,就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是要從生產收獲環節減少損失浪費。以小麥為例,由於收獲不及時、收獲過程中的漏割和掉落等原因,收獲環節的損失率可能超過5%。選擇恰當的收獲時機與質量較好的收割機械,可將收獲環節的損失減少50%以上。

  減少生產收獲環節的損失浪費,要繼續拓展農業機械應用的廣度與深度。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實現重點機具購置敞開補貼,擴大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切實提高補貼標准,及時拓寬補貼范圍。加快推進農業機械裝備的前沿技術突破,緊盯薄弱環節和空白領域,加快大型拖拉機、高效聯合收獲機等中高端、多功能農機裝備研發應用。科學制定農業機械作業的流程規范,加快構建標准化、區域化、規模化的糧食機械化收獲模式。加強對農業機械作業人員的培訓與教育,提高農機作業效率。

  二是要從儲備流通環節減少損失浪費。倉儲裝卸運輸中的拋洒、遺漏等問題,也造成了很大的糧食損失浪費。

  減少儲備流通環節的損失浪費,要消除露天存糧和“危倉老庫”。推廣與運用綠色環保、智能高效、經濟實用的倉儲新技術與新設備,普及推廣防虫防霉儲糧新裝具。充分利用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積極推進糧食物流環節自動監測、優化調度和智能追溯等技術應用。優化大型糧食物流園區布局,構建一批糧食進出口物流通道和重要節點,提升糧食物流重點線路流通效率。鼓勵合理改建、擴建和新建糧食倉儲物流設施,持續推進糧庫智能化升級。

  三是要從加工消費環節減少損失浪費。加工與消費環節是造成糧食損失浪費的嚴重部分。

  減少加工與消費環節的損失浪費,要引導企業成品糧適度加工,加強節糧減損技術改造,推廣節糧節能降耗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引導加工企業開展科學加工,促進糧食資源的科學高效利用。要淘汰一批工藝落后、物耗能耗高的落后產能。改革用餐方式,加強對餐飲業的管理,倡導文明、適度、節儉的消費方式。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風氣,促進節約糧食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公務活動用餐,要積極推行簡餐和標准化飲食,杜絕公務活動用餐浪費。單位食堂要按照健康、從簡原則提供飲食,在明顯位置張貼宣傳資料、擺放提示牌,提醒適量取餐。

  健全節糧治理體系,建立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節糧減損的宣傳與教育引導。廣泛借助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台,宣傳先進典型,曝光浪費現象,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組織好每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加強公益宣傳,組織開展愛糧節糧先進單位和示范家庭創建活動。加大各類學校節約糧食教育的工作力度,組織開展大中小學生節約糧食體驗活動。依托現有的大型糧食龍頭企業、糧食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快建設一批節糧減損宣傳教育示范基地。

  二是加強節糧減損的法制與監督約束。要加強立法修規,積極推動糧食安全保障立法進程,強化依法管糧依規節糧。盡早出台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明確節糧減損的獎懲措施。推進適度加工等相關標准修訂,引導企業標准生產,確定科學合理可持續的加工產能規模。進一步明確節糧減損的職能監管部門,適時出台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辦法。研究建立黨政機關食堂糧食節約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制度,對糧食節約工作成效進行科學評估,對存在嚴重浪費行為的單位進行通報。

  三是加強節糧減損的技術與資金支持。減少糧食的產后損失,要增強農業科技的創新與推廣能力。建立專業化、一體化的糧食全流程服務中心,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科學制定糧食損失浪費的標准與邊界,建設指標合理、技術先進的糧食損失浪費動態監測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力量等多元主體作用,建立穩定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大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區及中西部財力薄弱地區的支持力度,繼續將倉儲物流設施等建設作為財政支農的重點領域。放寬和合理引導市場多元主體投資參與糧食儲運等經營領域,建立健全“負面清單”發布制度。

  (作者為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7日 08 版)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