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中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持續發力(專家解讀)

■受訪專家: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李  岩
2020年11月03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持續開展植樹造林,如今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55%,99%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圖為右玉縣馬營河村附近的風景。
  新華社記者 曹 陽攝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中國積極進取的植樹政策,在緩和本國氣候影響方面正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綠色植被的增加有目共睹。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報道稱,中國的40年10億棵樹項目是給全世界上的一堂課。每年春季,政府官員、教師、學生和企業員工都參加集體植樹活動。中國的植樹造林努力是成功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衛星圖像証實,中國在造林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近年來植樹造林成效斐然。截至2018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已達22.96%,近50年間提升了10.2個百分點。目前中國森林面積2.2億公頃,森林蓄積175.6億立方米,面積和蓄積30多年實現“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25%以上來自中國,中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比居全球首位。

  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的不斷提升,極大促進了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植樹造林不僅利於國民福祉,也對延緩全球氣候變暖和保護地球生態系統作用巨大。2017年至2019年,聯合國將“地球衛士獎”分別頒給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和螞蟻森林,充分說明聯合國對中國植樹造林貢獻的肯定。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政府必將更加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大力植樹造林,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國政府向世界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森林覆蓋率是反映森林資源豐富程度和生態平衡狀態的重要指標。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有利於全球生態系統保護、生物物種多樣性保護,對大氣、水和土壤的良性循環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國在增加森林覆蓋面積領域的積極努力,為世界范圍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世界鄭重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將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為實現這一轉型,未來中國還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需要一次性能源從不可再生能源逐漸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另外,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的有效路徑之一。產業轉型與產業升級並重,才能逐漸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綠色轉型。

  第二,逐步實現綠色消費。所有環境問題的根源都是環境自然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實現綠色生產與消費,改變經濟系統的發展模式。綠色消費包括購買綠色產品、消費過程中通過行為改變來減少環境影響、在消費末端讓廢棄物最大限度回到生產領域並減少污染物排放。以往環境管理中,我們重生產輕消費,而實現低碳發展轉型,必須關注消費領域的碳排放。

  (閆郁文採訪整理)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