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國內市場更強大消費動能更強勁

2020年11月03日08:44 | 來源:國際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內市場更強大消費動能更強勁

日前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擘畫了宏偉藍圖。

在宣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時,全會明確提出“國內市場更加強大”。具體而言,全會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全面促消費

近年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是中國的施政重心之一。“十三五”期間,中國居民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過去幾個月,面對疫情沖擊,中國採取了穩就業、促增收、擴消費舉措,居民收入和消費逐步恢復。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由負轉正﹔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三季度的增速也由負轉正。

展望未來,打造強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更上層樓的意義更顯重大。商務部黨組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提升城市消費,擴大鄉村消費,發展服務消費,暢通國內大循環。

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在中共中央日前舉行的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全面促進消費,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發展服務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開拓城鄉消費市場﹔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時期促進消費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擴大內需與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把供給創新與消費升級結合起來,充分調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創新改革積極性,鼓勵生產創新深耕消費市場,完善收入分配增強消費能力,發展現代流通匹配消費需求,豐富有效供給釋放消費潛力,提升公共服務完善消費保障,供需兩側共同發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十四五”時期擴大消費要重點做好如下工作:首先,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圍繞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相關標准體系、法令法規建設,營造放心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其次,大力推動創新,順應消費個性化多樣化趨勢,促進創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增長。再次,倡導綠色消費,以消費端的需求作牽引,鼓勵綠色產品創新,加快推動共享消費、循環消費等新模式涌現。最后,積極引進各國特色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增強國內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

促進雙循環

“‘十四五’時期,中國將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利欣說,消費作為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持續發揮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引領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國民經濟循環,引導投資發揮關鍵作用,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從而更好地促進國內大循環高效暢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趙萍看來,一方面,超大消費市場規模與巨大消費潛力是中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另一方面,促進消費也有助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國內大循環方面,我們應在擴大消費的過程中加快改革創新,完善高標准的市場體系,同時通過擴大開放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聚集提升國內消費端的供給能力和水平。”趙萍說。(李 寧)

(責編:喬業瓊、孫博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