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洋品牌分享“雙11”蛋糕

2020年11月13日08:21 | 來源:國際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洋品牌分享“雙11”蛋糕

  超2600個海外品牌首次亮相天貓平台,2.5萬個海外商家參與促銷﹔超50萬款境外商品入駐京東國際平台﹔全球10大奢侈品品牌帶來“雙11”新品首秀……盡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但今年“雙11”仍熱鬧非凡,且愈發全球化和國際化。

  從10月下旬開始,國際商報記者的手機就陸續收到一些來自海外商家發來的推廣消息,內容離不開三個:一是“雙11”期間品牌或平台將推出促銷活動,二是此次活動力度極大,三是呼吁消費者不要錯失良機。

  普華永道中國消費市場行業主管合伙人葉旻也有同樣感受。她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雙11”的國際化趨勢其實早已有之,只是今年明顯感覺到參與的海外品牌和平台數量更多、價值更高。

  最近不少海外商家的“雙11”戰報也驗証了葉旻的觀察。根據天貓平台數據,今年“雙11”開場1分鐘,耐克成交額就超過1億元,阿迪達斯緊隨其后,銷售額突破1億元大關。

  面對海外品牌“雙11”期間的集中加速布局,葉旻認為,首先需要關注疫情造成的影響。她說,疫情的發生一方面推動中國消費模式加速轉變,線上消費發展勢不可擋,這讓消費者和商家都對今年“雙11”寄予厚望,各大平台紛紛提前開啟購物節。天貓更將“雙11”升級為購物狂歡季,分兩波售賣期,更有利於商家和消費者參與。

  另一方面,目前疫情尚在全球蔓延,中國作為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的國家和國際機構眼中有望在今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消費信心正在不斷恢復,這讓仍受疫情影響的海外商家在中國消費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願望更加強烈。

  其次,即使沒有疫情帶來的外部因素的助推,中國消費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也足以讓海外商家蜂擁而至。葉旻介紹,中國“雙11”期間的銷售總額幾年前就超越了有“美國雙11”之稱的“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數據。

  資料顯示,2019年“黑色星期五”期間,美國線上消費額74億美元(約合520億元人民幣),加上11月28日感恩節當天42億美元(約合295億元人民幣)的線上消費,兩天合計共消費了116億美元(約合815億元人民幣),但這一消費規模大約隻相當於天貓2015年“雙11”時的消費水平。

  從事跨境物流行業的菜鳥則從政策角度分析了中國線上消費引起海外品牌和跨境電商平台關注的原因。

  菜鳥國際物流供應鏈總經理趙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中國海關總署相繼發布56號、57號文,從政策層面認可了跨境電商和保稅模式。從此,跨境進口進入了發展快車道。2015年-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的復合增長超過59%,遠超中國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的年度復合增長。這充分說明跨境電商進口不僅給中國的消費帶來新的機遇,也給商家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