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陽性”頻出 進口冷鏈食品怎麼吃

2020年11月16日08:03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陽性”頻出 進口冷鏈食品怎麼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劉迪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進口冷鏈食品安全再度被推至風口浪尖。11月15日,西安市疾控中心在閻良區一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兩天前,蘭州市城關區焦家灣冷凍廠一份進口冷凍蝦內包裝樣本核酸陽性。

  北京商報記者經梳理發現,僅13日、14日、15日三天,已累計共有包括西安、蘭州等在內的8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產地覆蓋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國家。而自今年6月以來,北京、遼寧、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陝西、江蘇等10余省份,都曾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上檢測出核酸陽性。

  在眾多進口食品中,包括生鮮在內的相當一部分品類高度依賴冷鏈物流。疫情之下,與冷鏈物流相伴而來的正是潛在的感染風險。

  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新冠病毒喜歡冷的環境,溫度越低,病毒存活時間越長。冷鏈環境為病毒提供了比較好的生存環境,所以冷鏈為病毒提供了遠距離傳送的載體。特別是隨著北半球冬季到來,溫度降低,病毒存活時間更長。

  伴隨著多地冷鏈環境中接連檢測出新冠病毒,市場上關於“是否應該停止進口冷鏈食品”的討論也開始甚囂塵上。然而,“一刀切”的做法並不現實。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中國需要大量的進口產品彌補國內供應的不足,因此絕不能把進口產品全部拒之門外。

  《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顯示,盡管當前新冠疫情使國際交往受到了很大影響,但預計2020年進口食品仍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據了解,2019年中國進口食品金額高達908.1億美元,同比增長23.4%,來源地達189個。從金額來看,17個品類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類及制品、水海產品及制品、乳品,進口額均超過100億美元。前五大食品進口來源地分別是新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前三大口岸分別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針對潛在風險,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交通運輸部於11月13日印發了《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全國各地也陸續上線冷鏈溯源系統。

  以北京為例,自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始使用“北京冷鏈”,如實上傳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實現“來源可溯、流轉可查、去向可追”。對未上傳追溯數據的相關產品,應做到不採購、不銷售、不使用。

  “目前所暴露出來的問題貨品,所佔整體貨品比重來說還是相當小的部分,因此對於民眾來說,不用過分緊張”,秦玉鳴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指出,對於普通市民,現階段建議大家還是要做好日常防范,對於購買的生鮮冷凍食品,到家后可優先對於外包裝進行清洗滅菌,並及時清潔雙手,未清潔的雙手避免直接碰觸眼、口、鼻等部位。在食用的過程中,建議盡量烹飪煮熟后再食用。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