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產業帶“雙11”成交超十億 電商助力產業帶“回血”

全國各大產業帶在剛剛過去的“雙11”被推向了舞台中央。
11月12日,天貓發布的《“雙11”產業帶“回血”報告》顯示,產業帶天貓“雙11”期間的總體成交額同比去年增加13.7倍,其中,“頭部”產業帶成交額同比增速高於大盤。而京東平台的數據也顯示,重點為低線市場消費者服務的京喜App日活躍用戶在11月1日-11日同比增長260%,帶動產業帶商家訂單量環比9月日均增長15倍。
此次產業帶集體“爆發”,珠三角、長三角一帶“頭部”產業帶示范效應顯著,這些數字化程度高的產業帶,顯示出更強的韌性和爆發力,引領中國經濟毛細血管全面復蘇。電商平台沉澱的數字化能力,為產業帶工廠新一輪的增長換上了新引擎。
各行各業產業帶數字化突圍
據悉,“雙11”期間,廣東家裝燈飾產業帶、浙江杭州服飾產業帶、江蘇蘇州美妝產業帶、福建泉州男士產業帶,以及江西贛州家具產業帶等5省的10個產業帶,在天貓平台成交額均超過10億元。其中廣東佔4個,浙江佔3個。
從“過億”產業帶的數量看,廣東、浙江、福建、江蘇4省佔全國的半壁江山。這四個“產業帶大省”中,產業帶數字化程度、商家活躍度均領跑全國。在“雙11”前夕,高德發布的全國產業帶交通熱力圖顯示,全國產業帶已從疫情后的“門庭冷落”變得“車水馬龍”,廣東、浙江、福建、江蘇以及河北等數字化產區更是“紅得發紫”。
“‘雙11’的爆發力比想象中要來得更猛。”廣州化妝品新銳品牌“溪木源”聯合創始人藍飛,親身感受到市場由“冷”變“熱”。他介紹,疫情讓剛成立的公司銷路嚴重受阻,命懸一線。在天貓小二的幫助下,火線進駐天貓。在“雙11”第一波銷售中贏得開門紅,訂單量超過預期30%﹔在工廠火速全面補貨后,第二波訂單量進一步“爆單”。此外,“溪木源”有幾個新品牌沖到天貓類目第一。
同樣處於產業帶“爆發”中心的“植護”紙品,光兩款抽紙就賣了4200萬包,重達2700多噸。植護品牌集團副總經理陳靜表示,不僅是疫情時所擠壓的庫存被清空,工廠70多天日夜開工的備貨也賣得火爆,天貓“雙11”銷量相當於平時近2個多月的銷量。
和“溪木源”與“植護”一樣,全國2000個產業帶的120萬商家、30萬個外貿工廠的銷售在“雙11”集體爆發。
商家的信心不僅源於銷量提升
正如數字化程度高的產業帶率先“鳴槍”,電商平台以數據供應鏈引領物資鏈,促進供需調配和精准對接,促進產業帶協同發展。在京東供應鏈優勢支撐下,產業帶直供也成為今年“雙11”的一大特征。理文產業帶累計銷售卷紙超2000萬卷,山東食用油產業帶累計成交金額同比增長4倍,寧夏枸杞產業帶成交金額同比增長4倍,廣東數碼手配產業帶訂單量環比活動前增長25倍,福建服飾鞋靴產業帶訂單量環比活動前增長15倍。
這也為商家帶來信心。
“兩年內,植護要從天貓紙品類第5做到第1”,陳靜說,這樣的信心不僅來自銷量提升,更來自平台對商家數字化賦能。
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產業帶商家,在電商平台越來越“受寵”,既能找到層次分明的消費市場,還能找到立體的轉型升級通路。服務於“廠貨”定制化生產的淘寶特價版,在“雙11”期間產業帶C2M訂單飚漲263%。京東極速版“雙11”期間累計訂單量環比10月同期增長超4倍。
此外,中小商家可以借助在電商平台的倉儲、物流、工業互聯網、雲計算、金融等服務,系統化解決全鏈路的問題,實現正向循環。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從消費端數據看,產業帶的商家在“雙11”集中“回血”,消費形態持續多元化,帶動新業態的崛起。從供給側看,產業帶的傳統商家跑步進入電商平台,引領微觀企業生產要素資源和流程機制重塑,對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具有積極意義,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