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復蘇 先看汽車市場

“11月,隨著汽車促消費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國內汽車市場加快復蘇,消費需求繼續擴大。”在12月17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情況,並就近期商務領域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汽車市場復蘇加快
高峰介紹,11月,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新車銷量、二手車交易量、機動車回收數量等主要指標累計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
單月數據顯示,11月當月新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284.7萬輛和2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7%和12.6%,銷量連續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國二手車交易量157.38萬輛,同比增長13.7%,連續4個月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國機動車回收25.3萬輛,同比增長25.2%,增速創年內新高,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1-11月累計數據顯示,新車累計產量和銷量同比分別下降3%和2.9%,降幅均比上半年收窄14個百分點左右﹔新能源汽車新車累計銷量110.9萬輛,同比增長3.9%,首次由負轉正﹔二手車交易量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個百分點﹔全國機動車累計回收201.2萬輛,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2個百分點。
高峰提到,11月中國汽車進出口呈“一降一升”態勢。當月汽車進口10.7萬輛,同比下降12.3%﹔出口12.8萬輛,同比增長17.4%。1-11月汽車累計進口82.1萬輛,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5個百分點﹔出口95.5萬輛,同比下降15.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7.8個百分點。
高峰表示,汽車市場復蘇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消費市場整體持續復蘇以及經濟復蘇的持續向好。
服務外包保持增長勢頭
“1-11月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12977.9億元,執行額92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6.4%。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7658.8億元,執行額5629.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16.6%。”高峰介紹。
從結構看,1-11月中國企業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執行額分別為2601.4億元、881.4億元和214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4%、14.4%和17.8%。
從市場看,1-11月中國企業承接美國、中國香港、歐盟、日本、新加坡和韓國離岸外包執行額同比分別增長29.4%、17.6%、11.1%、13.9%、15.7%和25.8%。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離岸外包執行額991.2億元,同比增長8.1%。
從地區看,1-11月長三角區域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2979.2億元,同比增長18.5%,佔全國52.9%﹔京津冀地區承接離岸外包執行額404.4億元,同比增長12.5%﹔粵港澳大灣區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775億元,同比增長16.4%。
從企業看,1-11月民營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377.2億元,同比增長25.1%,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2510.9億元,同比增長11.9%,佔全國的44.6%。
為全球經濟作出積極貢獻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本月初發布的經濟展望稱,2021年中國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1/3以上,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帶動下,全球經濟到2021年年底有望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的水平。
對此,高峰回應,今年以來,中國克服疫情沖擊,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從開放型經濟看,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增長1.8%,以美元計增長0.6%,均實現正增長﹔利用外資以人民幣計增長6.3%,以美元計增長4.1%﹔對外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從國內消費看,回暖態勢持續,實物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消費逐步恢復。”
“中國經濟總體持續恢復,生產和需求都在穩步回升,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高峰表示,明年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中國經濟運行有挑戰,同時也有不少有利因素,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中方將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在更高層次上擴大市場開放。我們願同各方共同努力,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就澳大利亞宣布將針對中國對澳大麥征收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一事,高峰回應稱,12月16日,澳大利亞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中國對自澳大利亞進口大麥採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向中方提出磋商請求,中方已經收到該磋商請求。
高峰進一步表示,根據中國國內業界申請,中國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依法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依法採取相應貿易救濟措施。“中方一貫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開展貿易救濟。我們對澳方提出磋商請求表示遺憾,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進行處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