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超大城市“菜籃子”保供怎麼做

2021年01月25日08:05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超大城市“菜籃子”保供怎麼做

  米面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關系到百姓的“一日三餐”,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生活必需品“有沒有、夠不夠、漲沒漲”的問題更為受到關注。

  陳吉寧市長在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確保“米袋子”“菜籃子”等重要農副產品穩產保供。

  如何提升首都生活必需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1月24日,正在召開的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北京商報兩會·三人行欄目邀請三位政協委員就相關問題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任申金升:

  加強流通科技新技術應用

  “北京是一個特大型城市,也是一個內陸型和消費型城市,這決定了北京的生活必需品以輸入型作為城市保障的基本形態。由此,自給自足和加強區域聯動兩方面顯得至關重要。”申金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說。

  在申金升看來,此次疫情的出現給我們提了幾個醒。首先,區域聯動需要引起重視。如今城市運轉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的保障,是一個剛性需求。當前,一定程度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斷鏈也是客觀存在的。這就需要去思考如何加強和其他區域之間的聯動,提高自身的保障能力。其次,北京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整個生活必需品流通體系的節點,過去是自發形成。如今也需要這種自發形成的重要流通設施的節點進行布局再優化,避免在出現突發情況時影響整個城市系統性的運行。另外,對於流通體系的再塑造再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在城市流通、商貿流通等領域要加強科技新技術的應用。“此次疫情讓我們看到,城市生活必需品這種供應保障服務在系統的質量要求上明顯提高。”申金升說。

  申金升建議,提升民生應急保障能力,首先要保持一定的市場聯動,加大跨區域的大空間尺度的協同,從而提升城市的保障能力﹔流通企業在網點布局、運輸配送等方面要有相應的服務能力﹔政府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夯實應急保障能力,能夠解決短期內異常狀況。不過,從長期的角度講,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市場的規律和機制。

  市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蔬菜病害防控團隊首席科學家李寶聚:

  物流+本地蔬菜生產“兩條腿”走路

  生活中我們說到一樣東西價格便宜,一般會說猶如“白菜價”,而近期白菜已經成為了“高端”蔬菜,同時其他部分蔬菜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對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李寶聚指出,“去年末到今年初20余天來,我國受到三輪持續寒潮凍害的影響大范圍低溫,南方露地菜預計減產35%以上,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50%左右的設施蔬菜受災,受災嚴重的達到90%。此外,1月5日,因為疫情河北省啟動應急機制,降低了兩地交界物流通行的速度,導致一些蔬菜進京速度遲緩。節日效應也造成了菜價上揚”。

  由此,李寶聚建議從幾個方面加強蔬菜等副食品的供應。首先,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菜籃子”產品流通“綠色通道”制度,解決通往北京的蔬菜等副食品物流運輸等問題,確保“菜籃子”產品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同時,加強線上鮮食產品的銷售工作,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其次,發揮生產型與流通型國有企業的核心作用,全力保障首都市場食品供應充足。

  “在保生產的同時,加強菜農與流通人員的防疫工作。在賣菜前要溝通好價格,減少交易時的接觸,交易時戴口罩,收錢用手機支付,減少接觸的幾率。從長遠來看,要加強北京本地蔬菜等副食產品的生產,以解決北京居民副食品常年穩定供應,盡早實現本地蔬菜等副食品20%的自主供應。”

  市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鄭立明:

  實現生產加工-倉儲流通全產業鏈布局

  “此次疫情,充分體現了生活必需品應急保障能力的極端重要性。”在談到生活必需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問題時,鄭立明表示,生活必需品與百姓民生關系緊密,它的供應保障也是確保社會穩定,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准。

  鄭立明通過一組數據說明目前仍需提升首都生活必需品自給率和應急保障能力:據統計,北京平均每天消耗米面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約4萬噸,其中超過80%依賴外埠供應,自給率不足20%。實際上,近年來北京市有關部門先后出台了《北京市生豬產業優化提升發展和保障豬肉市場穩定供應工作方案》《關於促進設施農業綠色高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優化提升生豬產業、促進設施農業建設的政策和措施,保障首都百姓“肉案子”“菜籃子”“米袋子”,從而全面提升首都生活必需品的自給率和應急保障能力。

  在鄭立明看來,加大力度進一步提高生活必需品全產業鏈應急保障能力,應從種植養殖的建設、生產加工產能和倉儲物流流通三方面入手。首先,要解決的是涉及農業、生豬產業等生活必需品產業鏈上游種植、養殖基地的建設問題。對此,他建議,北京市有關部門對涉及農業、生豬產業等項目在基地選址、土地租賃、配套用地、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在產業政策和資金補貼方面給予支持,並將支持范圍擴大到京內企業所屬外埠生產基地。

  “在有原料的基礎上,同時還應有一定規模的加工能力。”鄭立明認為,應該保持與京內規模相適應的生活必需品生產加工產能,平時常態生產與應急保障相結合,全面保障首都市場生活必需品供應。建議北京市繼續深入研究產業發展禁限目錄,進一步鬆綁甚至支持保障城市基本運行的生活必需品生產加工產業,並對保障城市基本運行的生活必需品生產加工項目予以政策和資金支持。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