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消費頻道

疫情+行情,物價會是啥水平

靖 雯
2021年01月27日08:07 | 來源:國際商報
小字號
原標題:疫情+行情,物價會是啥水平

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供求形勢復雜多變,給價格穩定帶來較大壓力。有機構預計,2021年中國的物價水平大概率會保持溫和上漲,受上年同期基數的影響,預計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將出現先升后穩的走勢。本報記者邀請專家分析當前物價波動的原因、影響及變化的趨勢,並就促進物價穩定、防范物價大幅上漲提出建議。

專家圓桌

肖 旭 首都改革發展研究會理事

陶 金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茂華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

(排名不分先后)

1

造成當前物價波動的原因是什麼?

肖旭:物價穩,民心才能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2月CPI指數由降轉升,全年CPI上漲2.5%,物價走勢總體平穩,基本實現調控目標。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2%,是帶動CPI漲跌的主要原因﹔非食品價格基本持平,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到了冬季,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量會增加,考慮到飼料成本提高以及疫情給進口帶來不確定性影響,豬肉價格出現季節性上漲,同比增幅較大,為9.4%。受到局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生豬存量下降2.2%,出欄量同比下降19.9%,這也是豬肉價格在下半年漲幅較大的原因之一。

隨著經濟企穩回升以及豬場經營能力的增強,2020年11月全國生豬產能恢復到90%,預計2021年全國生豬出欄量將穩步提升。春節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短期內豬肉供需關系會收緊,豬肉消費預計還將迎來新一波高峰,帶動價格繼續上漲。春節過后,需求歸於平淡,供給缺口也將收窄,豬肉價格漲幅有望回落。此外,糧食、蔬菜、水果價格總體穩定,會出現季節性波動。2020年夏糧豐收,庫存質量總體良好,為糧食價格穩定奠定了基礎。疫情防控期間,各級政府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啟動“菜籃子”計劃,針對突發狀況也建立了較為有效的應對機制,能夠較好地保障蔬菜穩定供應。

陶金:當前物價波動受食品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而食品價格受季節轉換和天氣影響較大,尤其是7月份雨水天氣對蔬菜和水果供應產生了較大影響,反映了當前食品供應體系仍有待完善。另外,這還反映了農產品信息傳輸、流通體系尚不健全,市場運行仍然存在堵點和摩擦。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終端要歷經層層流通環節,使得市場信息無法快速且真實地傳遞到農民耳中。這就造成了各方的信息不對稱,進而使得供需錯配、價格波動。

周茂華:2020年國內物價通過結構性、精准調控使得全年CPI增長保持溫和,比2019年有所回落,老百姓手中的票子沒有變“毛”。從趨勢看,中國物價形勢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平穩,但物價形勢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國內宏觀調控既要防范通脹“過冷”,也要避免物價“過熱”。

就當前物價反映出的突出問題,我認為主要考慮極端天氣、多地出現散發疫情、輸入性通脹等方面造成的壓力。極端天氣造成的影響不可小覷。近年來,旱澇、高溫和極寒天氣對國內果蔬、糧食作物生長、運輸等造成拖累,屢次引發供給波動,從而帶來食品價格波動。

另外,近來多地出現疫情散發狀況對物價也造成影響。疫情與防疫措施對內需構成抑制,居民減少外出消費活動,個人支出趨於謹慎,內需減弱,就業和收入增速放緩,削弱了居民整體消費能力。較為典型的是,疫情對接觸式服務行業構成持續拖累,服務價格漲勢發力。此外,疫情也導致部分行業、企業供應鏈產業鏈、物流受阻或中斷,出現供給不足、價格上漲。目前需特別警惕局部非洲豬瘟對生豬供給造成的擾動。就目前來看,需求不足仍是全球主要矛盾,2020年12月中國核心CPI同比上漲0.4%,連續7個月維持在“1”水平。結合中國零售銷售數據看,國內需求復蘇相對滯后。

再有,輸入型通脹帶動近期部分國際商品價格上漲,甚至明顯偏離基本面,原油、原材料價格上升直接推動國內PPI價格,並通過產業鏈傳導使下游消費終端CPI同比走高,從而對國內物價產生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物價表現過熱,央行的貨幣政策將面臨“兩難”:一方面,國內需求復蘇仍需要精准適度的貨幣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如果通脹超預期走高,投資者對央行加快調整政策的預期提升,中國與海外政策差擴大,將吸引熱錢流入,人民幣短期升值過快必然對部分出口行業構成沖擊。

2

未來物價將呈何種走勢?

肖旭:受季節性原因及疫情反復等影響,運輸成本提高,物價上漲。2021年上半年物價會繼續上漲,但幅度有限,短期影響不會改變物價長期平穩態勢。

陶金:疫情對物價走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需兩個層面。從需求端看,疫情對中小企業、居民的收入和就業產生了持續影響,這是造成非食品價格漲幅不大、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下降的原因,也加重了疫后消費復蘇的結構性問題:限額以上社零額衡量的汽車、家電等中高端和大件消費復蘇較快,限額以下中低端和終端消費復蘇相對較慢。從供給端看,疫情的影響是偏短期的,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這種影響迅速被需求端的沖擊所替代。

展望未來,雖然2020年12月的消費價格企穩,但2021年一季度CPI仍會受到高基數、春節時間錯位以及食品價格持續回調等因素影響而同比轉負。當然,這些因素並不影響中長期再通脹的趨勢。總體而言,當前經濟的下游價格水平處於通脹趨勢的底部,大概率維持一個季度左右,並將在2021年3月份或二季度回正並持續溫和上漲趨勢。

2021年全年物價有望呈先抑后揚走勢,全年物價運行在溫和區間。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疫苗接種加快推進,國內需求逐步恢復,全球能源及部分商品價格上台階等,這些因素都將利好物價保持平穩。但今年較為特殊,全球疫情何時以何種方式出現轉折仍存在不確定性,國內服務業“漲價”進程整體緩慢,生豬產能恢復對價格抑制的趨勢未變。綜合來看,物價將延續溫和局面。

周茂華:目前來看,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疫苗接種的加快推廣,地方多措並舉助力國內需求逐步恢復的若干政策出台,疊加外部全球能源及部分商品價格再上新台階等動態因素,可以判斷物價將有望繼續“升溫”。但也要考慮到,今年全球疫情防控成果尚不明晰,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國內服務業恢復進程整體緩慢。另外,生豬產能恢復對食品價格抑制的趨勢未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物價表現。綜合來看,2021年將延續去年的“溫度”。

3

穩定物價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肖旭:相關部門仍要保持必要的調控力度。在具體措施方面,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市場供給能力,穩定市場預期。加快推進復產復工、復商復市,提高生產能力,利用5G、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強化生產協同,優化生產體系。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打通產銷梗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暢通國內大循環。同時,也要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繼續保持對生產、流通、消費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嚴格排查,減少隱患。

陶金:面對物價波動,短期內更多地從供給端出發,平抑供給的沖擊,並根據供需周期性和季節性波動做好生產、出口、庫存和價格等方面的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增加信息透明度,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引致的各種問題。

針對食品尤其是農產品價格波動,有必要進一步理順供銷環節,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上多下功夫,盡可能實現流通環節的高效和通暢,以此來保証農產品價格的平穩。加強農產品市場主體培育,鼓勵與支持農產品市場主體的冷鏈物流建設,並強化加工、儲藏等配套設施,以此提高市場吞吐能力。這不僅可以使得農產品保質保量與減少損耗,還能間接調節農產品上市節奏,從而避免市場價格的大起大落。

周茂華:一是平抑食品價格波動。通過繼續加大對第一產業的扶持力度穩固現代工業和社會生產基礎。整體來看,中國物價受食品價格影響較大。近年來,全球頻繁出現極端天氣,國內需制定儲備應對預案,確保民生必需品的供應充足。

二是繼續通過結構性政策精准支持實體經濟恢復,減少疫情影響,確保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和物流暢通,推動國內需求和供給良性循環。

三是防范輸入型通脹。從輸入通脹的渠道看,一方面要採取市場化等措施防范商品市場投機炒作﹔另一方面,加大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防范市場投機炒作以及防范局部樓市過熱等。

四是穩定市場預期。由於美國等經濟體推行現代貨幣理論(MMT),市場對歐美及全球通脹預期有所升溫,國內需要積極穩定市場預期。

(責編:孫博洋、喬業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