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消费频道

报告显示:金融诈骗呈“两高一低”趋势 团伙作案危害加大

2019年05月10日10:23 | 来源:人民网-消费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李彤)假冒客服没放款先收费、包装资质承诺下款、花钱消除征信污点、注销网贷账号转移授信额度,这些新兴的金融欺诈骗局,您遭遇过吗?

近日,360金融研究院携手360集团联合发布的《2018智能反欺诈洞察报告》显示,以移动网络为载体的金融诈骗,呈现受骗报案量占比高、受骗金额高、受害者低龄化的“两高一低”趋势。在网络贷款欺诈中,团伙欺诈的危害程度明显高于恶意欠贷、多头借贷、伪冒欺诈等个人欺诈行为,呈现“智能化、产业化、攻击迅速隐蔽、内外勾结比例上升、移动端高发”五大特征,给金融机构风控带来挑战。

报告显示,2018年360手机卫士手机先赔接到的诈骗举报投诉案件中,金融诈骗损失金额占比达35%,报案量在全部诈骗类型中占比14.9%。金融电信诈骗受害者中,90后占比37.6%。在网络普及呈现低龄化、中青年群体金融需求日渐提升等趋势影响下,80、90一代正成为手机诈骗的重点目标。

从受害者的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受害者占76.3%,女性占23.7%,男性受害者占比高于女性。同时,从人均损失来看,男性受害者为12032元,女性受害者为10547元。

损失金额上,由于黑中介在成功获得目标用户的个人信息后,往往会在多个平台进行高额度的骗贷,用户损失相较于传统诈骗更大。报告数据显示,遭遇黑中介骗贷后,损失2000元以下的受害者占比6%,损失2000到5000元占比17%,损失5000元到1万元占比28%,损失1万元到5万元占比38%,损失5万元以上占比11%。

随着欺诈技术的发展,黑中介和黑产出现深度融合的态势,开始以团伙形式开展线上贷款申请审批业务,骗取大量资金。

报告显示,在团伙欺诈中,黑中介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采用大数据线上审核的业务特点,会着重选择一些新上线、不上征信、风控较为薄弱的平台为攻击目标,通过不断地挖掘平台风控规则的漏洞或弱点,进行信息包装或伪造、远程助贷等欺诈操作。黑产则从技术上为黑中介实施骗贷提供技术便利。如批量采集用户信息,窃取金融机构和平台数据库,包装伪造证件信息、银行流水,伪造通讯记录等。

在人员结构上,黑中介团伙中熟悉平台风控逻辑内部员工比例有所上升,“内外勾结”联合骗贷对平台的损害更大。

“金融反欺诈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黑产的攻击手段瞬息万变,因此平台防范规则策略需要灵活迅速。”报告显示,随着科技驱动着金融业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具备强劲科技实力的平台,大多已经采用多层面的欺诈检测方法:用户身份信息认证、黑名单对比、智能反欺诈模型等。

报告建议,平台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互联网技术,获得更丰富、精准的信息采集来源;搭建更个性化、定向化的风险定价模型;制定更科学、严谨的投资决策过程;定位更透明、公正的信用中介角色,从而提高金融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责编:刘卿(实习生)、孙博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