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消费频道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河北等六省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

2019年05月16日19:3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李彤)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2019年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今年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范围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省,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为每斤1.12元(国标三等),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

针对夏粮收购情况,卢景波介绍说,从生产看,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有效供给有所增加。如河南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江苏优质小麦面积600万亩;四川油菜籽优质品种占比超过8成。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夏季粮油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预计产量将保持较高水平。

从收购看,随着城镇化推进,商品率逐年提高,夏粮收购量稳中有升,预计小麦收购量1350亿斤,与上年持平略增。由于小麦供需宽松、库存充裕,普通小麦价格存在一定下行压力,部分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优质小麦购销将更趋活跃,预计小麦收购呈现最低收购价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同步展开的局面。油菜籽收购市场形势较好,预计收购量320万吨,保持在正常水平。

从市场看,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粮食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优质粮食工程的加快实施,产业活力不断增强,优质粮源需求旺盛,优质品种价格优势逐渐显现。比如,优质小麦销路很好,从近几年经验看,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10%以上,预计今年优粮优价趋势更加明显;四川、湖北等传统油菜籽产区,积极打造菜籽油区域品牌,油菜籽价格稳步提高,部分地区达到2.8元/斤,比当年的临储价格还高一些。

目前,小麦和油菜籽零星上市,后续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形势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密切跟踪监测,及时分析研判,为做好收购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卢景波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督促各地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夏粮收购各项安排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牢牢守住不发生‘卖粮难’的底线。”对于抓好夏粮收购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他说,一是强化收购工作组织协调。健全粮食收购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紧贴农民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二是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多措并举开展市场化收购。支持骨干企业利用自身渠道和资金优势,适时适价入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协调组织辖区内储备粮承储企业有序入市,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加强农企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用活用好粮食收购信用担保基金,争取农发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统筹做好平台搭建、企业对接、运力协调等相关工作,拓宽市场化购销渠道。

三是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压实中储粮集团公司作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提前做好预案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效发挥政策性收购的托底作用。及早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达到启动条件及时按程序启动预案,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时要及时停止托市收购。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粮食质价标准,严把政策性收购质量关。

四是密切跟踪监测收购市场。主动发布粮食生产、质量和收购进展、市场价格等信息,为农民售粮和企业经营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引导市场预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早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

五是加强收购市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具体收储企业直接责任、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地方行政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督促企业自觉遵守“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确保政策落实不出偏差、不打折扣。发挥“12325”监管热线作用,坚决查处“压级压价”“打白条”等损害群众利益和“以次充好”“以陈顶新”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收购市场秩序。

(责编:刘卿(实习生)、李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