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消费频道

消费驱动市场 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

2020年11月27日08:09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原标题:消费驱动市场 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

  11月19日下午,中国建投2020年度“JIC讲堂·科技投资系列”第三场在建投书局举行。国泰基金基金经理王阳与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曾朵红以“智能汽车驶向怎样的未来”为主题,为现场和在线观看直播的各界观众,详细解析了汽车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与主流车企的智能化战略,并就如何把握汽车产业投资逻辑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探讨。

  王阳在演讲中指出,国内行业已逐步从政策驱动型市场向消费驱动型市场转型,而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已经向世人证明,供给端的发力也为需求端提供了强劲动力。

  曾朵红指出,2020年是全球电动化元年。汽车正迎来百年大变革,电动化及智能化是行业大势所趋,汽车产业将从产业链向生态链转变,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之间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利润分配、价值链构建,车企将依靠软件开发、迭代升级重新掌握主控权。

  新能源汽车获强力驱动

  王阳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确立确定性向上的趋势。

  在欧洲,欧洲2021年、2025年、2030年碳排放目标分别为95g/km、81g/km、59g/km。此外,欧盟减排计划将进一步趋严,2030年减排目标有望从当前的40%提高至55%-60%。该政策将在2021年上半年讨论,若最终落地,将提高欧洲中期增速。根据测算,2021年、2025年及203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需达到181万、434万及844万辆才能满足碳排放要求。随着电动化趋势兴起,销量有望超过此预测。欧洲地区除碳排放外,德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推出了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王阳认为,特斯拉的成功已经证明供给能创造需求,核心在于真正好的产品。

  “从国外各OEM规划看,2025年是电动化目标达产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此之前会推出众多车型。我们判断凭借各OEM的品牌力,以及正向开发的好车型,有望从供给侧推动全球电动化加速。”王阳表示。

  王阳还指出,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初期由补贴驱动,随着补贴在2022年完全退出,双积分自2020年开始接棒补贴驱动行业发展。根据初步测算,在补贴及双积分的共同拉动和优质车型的带动下,预计2020年-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0%。

  曾朵红在演讲中表示,特斯拉、新势力、大众等爆款车型带动超级产品周期崛起,推动了ToC需求的爆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电动车为出发点,使用三电技术保证车辆性能,通过销量增长打入市场,向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靠拢,进一步实现整车OTA升级,并通过OTA升级逐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第二阶段进入智能化阶段,FSD选装逐步提高,盈利模式由卖车向卖软件转变,从售卖车辆变为售卖软件,减少边际成本,盈利能力上升;第三阶段进入科技公司发展阶段,通过增值服务打开更大空间。目前,行业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

  投资精选优质公司

  关于智能汽车产业格局,曾朵红表示,特斯拉是行业标杆,传统车企正在追赶,而造车新势力已成气候,未来潜力巨大。在电动化零部件环节,中国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智能化领域也将孕育出更加优秀的企业。

  具体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王阳指出,国内汽车消费经历了轿车、SUV、电动车三个发展阶段。其相同点都是在行业发展初期,自主品牌通过快速响应迅速占领市场,但随着合资品牌车型的推出,市场份额又被迅速抢占。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相对落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汽车消费的强品牌属性,以及品牌的建设壁垒太高。

  “与消费电子不同,汽车属于耐久性消费,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五年以上的验证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此外,品牌也很难向上打造,如果不能像特斯拉一样做出颠覆性的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让消费者付出溢价。因此,从中长期看,传统整车的竞争格局很难颠覆,多年品牌建设已铸就高壁垒。随着大众、丰田等国际车企开始推出全新电平台,电动车现有的整车格局将会出现很大变化。由于全新平台和车型的研发周期很长,短期来看,确定性放量的还是走在前列的特斯拉与大众;拉长到2023年以后,随着以丰田为代表的车企推出全新产品,竞争格局将要再次改变。”王阳表示。

  基于整车端的变化,王阳认为,在具体的投资中,应该淡化对整车产业链的研判。

  “车型的研发周期一般是3年-5年,从目前来看,我们还不能准确判断2023年具体车型的情况。因此,相较2020年-2022年,2023年以后在选择公司时我们会更加侧重产品的不可或缺性和公司管理层执行力,相对淡化对整车产业链需求拉动的判断。综合考虑,如果从中长期投资角度考虑,锂属于不可或缺元素,电功率上升带来继电器、电子器件发展,热管理和轻量化减低功耗,内饰会向环保和科技方向发展,电池自身有望成为能源变革的核心。”王阳总结到。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

(责编:孙博洋、乔业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