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消费频道

从运输工具到移动生活空间 未来智能汽车不止于出行

2020年12月09日08:13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未来智能汽车不止于出行

在广州黄埔区约14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医院、地铁站等近200个上下车点,市民通过手机App,就可以一键呼叫自动驾驶出租车,享受自动驾驶汽车的乘坐体验。

这是今年6月广州市首批2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带来的改变:智能汽车已真实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谭虹说,广州市智能汽车产业已构建起涵盖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产业链,集聚上百家代表性企业;全市数十条道路上开放了道路测试,长度超过135公里;已颁发道路测试牌照24张,投放8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并启动了自动驾驶公交应用示范线。

记者在12月4日闭幕的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了解到,不仅在广州,智能汽车在全国也在快速发展。在北京、上海、长沙、苏州、武汉等地,各种智能汽车新项目不断涌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健说,截至今年6月,全国17个城市已累计发放约282张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五年内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在十年内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40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四分之三是智能驾驶的车辆。

高健认为,到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网联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被业内视为汽车产业颠覆性技术革命。其代表性的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因自身特性也面临着“毫秒延迟、生死两隔”的挑战。

从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看,当前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智能汽车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多重制约与挑战。需要继续以开放姿态开展智能汽车国际合作,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高健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说,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海量数据支持,但目前单一车型的数据远不能满足未来L4级以上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数十亿级的数据积累。此外,行业目前还未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生态,企业间还处于数据孤岛的状态。

芯片和系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认为,我国智能汽车在底层技术层面还需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标准化汽车技术系统和架构体系,解决芯片、软硬件和系统零部件等各类瓶颈。

但市场对我国智能汽车产业依旧充满信心。在与会嘉宾看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交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正让自动驾驶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宽广,智能汽车产业正迎来风口期。

会上发布的《2020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将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包括传感器、计算平台和软件在内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在2023年后将迅速降低,自动驾驶出租车预计将在2025年到2027年之间迎来商用拐点。

以“世界工厂”广东来看,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广东正在形成相对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在整车领域,依托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企业,智能汽车龙头效应在不断增强;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初创企业相继落户,正推动L4级别技术的数据快速积累……

未来的出行,可能只需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无人驾驶车辆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并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将你送到目的地。

而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的探索向载货、多功能车领域不断拓展,承担最后一公里运输的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洁车以及矿山、港口等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也开始显现。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的商业化应用不仅能弥补劳动力缺口,更是将单纯的运输工具变成承载更多属性和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让人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叶盛基说。

(责编:孙博洋、乔业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